地名:平山湖蒙古族鄉 | 隸屬:甘州區 |
區劃代碼:620702211 | 代碼前6位:62070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轄區面積:約16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53人 |
人口密度:約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平山湖村 | ~200 | 鄉中心區 | 平山湖村隸屬張掖市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鄉,位于河西走廊合黎山系的龍首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與張掖綠洲的過渡地帶,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村內地質地貌奇特,…[詳細] |
紫泥泉村 | ~201 | 村莊 | 紫泥泉村隸屬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鄉,地處甘州區城區以北56公里處,距鄉政府2公里,東鄰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朝鄉,南鄰東大山自然保…[詳細] |
紅泉村 | ~202 | 村莊 | 平山湖蒙古族鄉紅泉村,是甘州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村,現有1個社,25個牧點,可利用草原面積約20萬畝。全村現有97戶232人,常住人口150人左右。建檔…[詳細] |
地名由來:
平山湖在久遠的歷史上屬于湖泊存在,侏羅紀時,北山及龍首山一帶又下沉為潮水盆地、湖泊及南部的山間盆地,后來經過白堊紀時期的各種地質運動,以及到第三紀時,又經過了“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地貌基本穩定。后人從地貌特征角度給命名為平山湖,即:山體矮小,湖泊橫生。平山湖是一個小盆地,瀚海似的山巒是湖水干涸后由雨水沖刷形成的,后人從地貌特征角度命名為平山湖。
基本介紹:
張掖市轄鄉。1955年設平山湖民族鄉,1964年改平山湖公社,1983年復改鄉,1984年更今名。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60公里。面積1655平方公里,人口0.1萬,其中蒙古族占15%。有簡易公路接312國道。轄紅泉堡、平山湖、紫泥3個村委會。境內多戈壁沙漠、草山面積大,以牧業為主,養牛、羊、駱駝。產發菜、大黃、駝毛。有地區農場、縣東山大農場、養鹿場等。境內有龍首山烽益、紅泉堡遺址。
文化旅游:
東大山關口位于平山湖蒙古族鄉政府南。建在狹長陡峭的山谷之間,在東西長 10 米、南北寬 2.6 ~ 6 米的范圍內,以天然巨石和人工構筑設施共同筑成一道天險關隘,占地面積 60 平方米,在最
歷史沿革:
1949年9月張掖解放后,10月平山湖地區建立了鄉政權,為張掖縣有本區第八鄉(區公署駐地,縣城北十里行宮)。
隨之建立農會、民兵、婦聯等群眾組織。
1950年7月,根據省民政廳《關于縣以下各區名稱均依數字排列》的規定,各區名稱均以數字代稱,有本區改稱為“三區”。
1952年11月,區公署改稱為“區公所”。
1953年7月,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各鄉(街)名稱均冠地名,不冠區的名稱》的規定,將各鄉名稱作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