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沙井村 | 隸屬:沙井鎮 |
區劃代碼:620702103208 | 代碼前6位:62070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沙井子是古“絲綢之路”和“居延古道”上的驛站、“沙井驛”,是古甘州城西的一處重要門戶,古時因掘井取水井內多沙子而得其名。
基本介紹:
沙井村位于沙井鎮政府集鎮中心,東靠南溝村、南靠南灣村、西鄰東三村和東溝村、北鄰先鋒村,新老312國道縱貫全域。全村現有12個村民小組、農戶547戶、人口1578人,全村有小康樓戶數291戶。本村耕地面積8800畝,主導產業以制種玉米為主,面積8004.06畝,2021年全村新增養殖牛1029頭,羊2982只,畜禽總量突破1萬頭只。2021年全村經濟收入4207萬元,人均純收入26600元。村經濟組織資產總額為500萬元,年總收入15萬元,產業類型均為農業。2018年向上爭取資金100萬元,完成日間照料中心項目建設工作,村委會2021年搬遷至日間照料中心,面積約700平方米。
沙井村與南灣村、南溝村、東四號村、先鋒村、下利溝村、新民村、古城村、水磨灣村、寺兒溝村、小閘村、九閘村、三號村、嘹馬墩村、上游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推行地方自治,奉令縣以下劃分區和村。
通過人員培訓,造冊上級,至民國十八年方完備。
是地隸于新豐區,大部分地域屬上漚波下村,攔河壩兩個生產隊屬東溝村。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改為鄉,基本以新豐區屬地為新豐鄉,瞎31個保。
今沙井村域屬上漚波堡,保下為甲。
今村域一二社張家洼子為一個甲,飲牛河王家莊為一個甲,沙井街和東嘴崗下為一個甲,攔河壩為一個甲。
1949年9月下旬,張
周邊相關:
沙井村附近有張掖大佛寺、屋蘭古鎮旅游景區、丹霞口文旅小鎮、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平山湖大峽谷、甘泉公園等旅游景點,有張掖紅地球葡萄、張掖玉米種子、甘州搓魚子、高山馬鹿、煎血腸、甘州胰子等特產,有裕固族民歌、高臺民歌、高臺“倒秧歌”、高臺社火鼓譜、高臺慢性接骨法、攢骨法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