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甲集鎮 | 隸屬:廣河縣 |
區劃代碼:622924101 | 代碼前6位:622924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N |
長途區號:0930 | 郵政編碼:731100 |
人口數量:約5.53萬人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三甲集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三甲,以明代里甲建制“三甲”行政區劃而得名![詳細] |
廣惠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廣惠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水家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起初由明朝洪武年間移民運動時期從山西移民至此,由裴姓和水姓在此繁衍生息![詳細] |
陳家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相傳清朝年間一戶陳姓大戶因逃難搬到此處,后漸漸形成村落,故命村為陳家![詳細] |
東關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此地在老城東面,故取名東關。從建鎮起一直所屬三甲集鎮東關村至今。…[詳細] |
沙家村 | ~204 | 鎮中心區 | 清朝中期從陜西西安搬遷而來的沙氏兄弟居住,故命村為沙家![詳細] |
上集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在元朝大順年間甲被稱作為一級組織;新中國成立以來,逐漸命名為三甲集,由于逢集而分為上集與下集;后來漸漸形成村落,故命上集![詳細] |
白莊頭村 | ~206 | 村莊 | 據說,很久以前,有幾戶白姓人家定居此處,并且此地屬于本村莊的上端,因而得名白莊頭![詳細] |
宗家村 | ~207 | 村莊 | 據查清朝末年由陜西省宗姓人戶到此地居住,故取名宗家![詳細] |
頭家村 | ~208 | 村莊 | 在很早以前,廣通河以北無人居住,由一伙張姓人先居住在張家灣這一帶,他們是頭一家居住在廣通河以北,故此命名為頭。…[詳細] |
甘坪村 | ~209 | 村莊 | 因以前甘坪村人都住在坪上,故取名為甘坪![詳細] |
小溝村 | ~210 | 村莊 | 早年前在山上的溝里面住著幾戶人家,之所以取名為小溝![詳細] |
康家村 | ~211 | 村莊 | 相傳清朝年間一戶康姓大戶因逃瘟疫搬到此處,后漸漸形成村落,故命村為康家![詳細] |
五戶村 | ~212 | 村莊 | 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有五戶人家在此地建村,故命村名為五戶![詳細] |
黑山村 | ~213 | 村莊 | 因此山很早前多生長黑刺且遍布全山,故名。…[詳細] |
小洼溝村 | ~214 | 村莊 | 因此山中心位于四社,四社又叫小洼溝,因此得名小洼溝。…[詳細] |
南山村 | ~215 | 村莊 | 此地地處三甲集鎮南山,以此用山命名南山。…[詳細] |
地名由來:
明代實行甲里制度,此地建置為三甲,故名。
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三甲集鎮位于廣河縣西北部,總土地面積9.73萬畝,總耕地面積2.3萬畝。年平均降雨量240.6毫米,年平均氣溫7.6℃,全年無霜期211天,平均海拔1953米。
行政區劃:轄12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6109戶,鄉鎮總人口35735人,鄉鎮從業人員13446人。
六通情況:12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11個村通電話,8個村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生:有各類學校12所,在校學生7398人,教師289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病床25張,醫生20人。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三甲集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前,為三甲鄉。
1949年10月,設行政區。
1956年,撤區并鄉。
1958年,成立三甲集公社,劃歸和政縣。
1961年底,廣河縣與和政縣分置后,將三甲集公社劃分為三甲集和水家兩個公社。
1968年,撤銷水家公社。
1983年3月,改為三甲集鎮。
2007年,撤銷南山鄉時,將小面溝、黑山、南山3個村劃分到三甲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