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司橋鄉 | 隸屬:靜寧縣 |
區劃代碼:620826201 | 代碼前6位:620826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甘L |
長途區號:0933 | 郵政編碼:744000 |
轄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827人 |
人口密度:約8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張彭村 | ~200 | 村莊 | 因張、彭二姓人居住于此,故名。1958年成立張灣大隊,后彭灣大隊并入張灣大隊。1983年改稱張彭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潘王村 | ~201 | 村莊 | 因此地最早由潘姓人和王姓人家居住,故稱潘王![詳細] |
呂曲村 | ~202 | 村莊 | 因借用呂少賢和歐波的名曲《漓江夜游》,將該地取名“呂曲”,以抒發情懷![詳細] |
唐岔村 | ~203 | 村莊 | 因此地唐姓人家占絕大多數,并居住在一條岔里,故名![詳細] |
上馬村 | ~205 | 村莊 | 因馬姓人家遷居此地開荒種田,繁衍后代,故稱上馬。…[詳細] |
席灣村 | ~206 | 鄉中心區 | 因有席姓人家居住在山灣而得名。1964年設席灣大隊。1983年改稱席灣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酸刺村 | ~207 | 村莊 | 很久以前,這里有一座著名的寺廟叫華寺,便名華寺岔。后因此地到處長滿了酸刺,加之華寺已經廢棄,故名。…[詳細] |
廟咀村 | ~208 | 村莊 | 最早稱為馬蓮岔,因此地曾有座古廟,故稱廟咀![詳細] |
南坡村 | ~209 | 村莊 | 因村民居住在東峽水庫南面,與北坡相對,故取名南坡![詳細] |
司橋村 | ~210 | 村莊 | 最初當地村民依北山居住,取名為北坡村。后來人們為了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取名為“光明村”。改革開放以后,這里是進入司橋鄉的第一村,人們習慣取名為“司橋村…[詳細] |
牟溝村 | ~211 | 村莊 | 因該地居民居住在牟家溝附近,故名。1958年設牟溝大隊。1983年改稱牟溝村民委員會。2010年將小曲村并入牟溝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司橋鄉因司家橋村而得名。
基本介紹:
司橋鄉位于靜寧縣東部,南北長 12公里 ,東西寬 7公里 ,總面積 68平方公里,耕地4.97萬畝。轄13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 總人口14215人。2003年農業總產值達1958萬元,糧食總產量4285噸,人均產糧 301公斤 ,農民人均純收入 720元。
近年來,司橋鄉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治理、主導產業開發等工作,有效推動了全鄉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全鄉梯田面積達 4.7萬畝,梯田化程度達93%以上。近幾年緊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累計完成退耕還林(草)1.03萬畝,“三荒”造林1.4萬畝。立足氣候相對涼爽、土地面積寬廣、黃土層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司橋鄉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后,境域分屬單碾、殷平2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屬第一區(城關)。
1950年,屬第九區高城寨。
1958年9月,隸屬民和公社。
1959年,并入城關公社。
1961年12月,從城關公社析設賈河公社。
1962年6月,遷址席家灣村并更名司橋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司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