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糜灘鎮 | 隸屬:靖遠縣 |
區劃代碼:620421108 | 代碼前6位:620421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D |
長途區號:0943 | 郵政編碼:730900 |
轄區面積:約153.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灘村 | ~200 | 村莊 | 1949年解放后,1950年成立,命名為“下灘公社”。后來由于大躍進運動改為下灘生產大隊,現轄13個生產小隊,大約在1984年冬季改為![詳細] |
獨石村 | ~201 | 村莊 | 故有萬歷邢珍“中流砥柱“之喻。參將鐫刻之實。因其通體紅巖,狀如雄獅聳十五米,圍四十五米,占地半畝,獨坐村口,故稱獨石頭![詳細] |
碾灣村 | ~202 | 村莊 | 因附近山上石料能制作碾盤,地處山灣,又因管轄下設9個自然村,故名。…[詳細] |
官路村 | ~203 | 鎮中心區 | 舊時境內有條南北大道直通鄉政府和龍王廟,俗稱官路,故名![詳細] |
前進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現轄7個生產小隊,大約在1982年冬季改為前進村村民委員會,至今任名前進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勝利村 | ~205 | 村莊 | 大約在1982年冬季改為。1950年成立為壩灘公社。1982年改為勝利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文化村 | ~206 | 村莊 | 1983年命名為靖遠縣糜灘鄉文化村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武家大川村 | ~207 | 村莊 | 因居民武姓較多,且地勢平坦寬闊,管轄下設自然村,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糜灘鎮因東南臨河為一泥灘,明萬歷年間,筑壩淤地大量種植糜子,遂將泥灘易名為糜灘。
基本介紹:
糜灘鎮位于甘肅省靖遠縣城北郊,東南以黃河為界與東灣鎮、烏蘭鎮相鄰,西南部與劉川鎮、北灣鎮相接,北與三灘鄉接壤。糜灘鄉土地總面積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400畝,蘭州—長征鐵路經過并設吳家川站、石板溝站;蘭包公路通過境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充足。1999年全糜灘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9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3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靖遠瓜果蔬菜生產基地。
明朝萬歷年間,由于河床南移,傍山一帶,出現大塊沙灘,后長出野生糜子,非常茂盛,可供群眾采食,
糜灘鄉
故取名糜子灘。解放前設糜灘鄉公所,解放后建政為第五區區公所。1958年成立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會命名糜灘鎮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信猴溝巖畫位于白銀市靖遠縣糜灘鎮碾灣村信猴溝,集中分布于紅砂巖石崖之上。共有巖畫5幅,76個單體圖像。題材以人、羊、鹿、馬為主,巖畫大多采用敲鑿與線刻技法,是早期黃河文化的重要見證。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后,設糜灘鄉公所。
1949年后,建政為靖遠縣第五區區公所。
1958年,成立糜灘公社。
1963年,調整為糜灘區公所。
1968年,復為糜灘公社。
1983年,改為糜灘鄉。
1989年,劃出中一、中二、朝陽、聯合、新田5村,增設三灘鄉。
2016年8月,糜灘鄉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