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臨夏州 > 康樂縣

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概況

[移動版]

康樂縣位于甘肅省中部。總面積1361平方千米。總人口2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附城鎮,郵編:731500。代碼:622922。區號:0930。拼音:KangleXian。

行政區劃

康樂縣轄5個鎮、10個鄉: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草灘鄉、五戶鄉。

歷史沿革

1933年由臨洮縣析置康樂設治局,1940年改為康樂縣,取民康樂業之意。

2000年,康樂縣轄1個鎮、15個鄉:附城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蘇集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胭脂鄉、普巴鄉、草灘鄉、五戶鄉、景古鄉、蓮麓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317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附城鎮25345康豐鄉14934虎關鄉20691流川鄉13753白王鄉11790蘇集鄉19856八松鄉12429鳴鹿鄉12818八丹鄉8754上灣鄉16033胭脂鄉19917普巴鄉8147草灘鄉10024五戶鄉11270景古鄉14979蓮麓鄉10981。

2004年,康樂縣轄5個鎮、11個鄉:附城鎮、蘇集鎮、胭脂鎮、景古鎮、蓮麓鎮、康豐鄉、虎關鄉、流川鄉、白王鄉、八松鄉、鳴鹿鄉、八丹鄉、上灣鄉、普巴鄉、草灘鄉、五戶鄉。

社會發展

以蓮花山聞名于世的康樂縣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南端。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平均海拔為2000米,地勢平緩,總面積1093平方公里,耕地34萬畝。康樂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回、漢、藏“茶馬互市”,古絲綢之路經廣河、通河州的要塞,也是西北地區各族人民經濟交流的門戶。現轄16個鄉(鎮),有回、漢、東鄉等9個民族,總人口23萬多人,其中漢族、回族分別占43.7%、52.8%。

康樂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歷史上素有“胭脂三川米糧川”之美稱。肉牛羊育肥、蠶豆生產、林果、油菜、藥材種植已在農村中成為支柱產業。除當歸、黨參外野生中藥已達300多種,年采集100多萬公斤以上,沙棘有7萬多畝,年產鮮果1100多噸,蕨菜年產200多噸,以蕨菜、臥龍頭、苦薺菜、鹿角菜等為主的野菜,已加工成綠色食品,暢銷各地。

康樂境內樹種繁多。有松、柏、楊、柳、樺等200多種,動物有金錢豹、猞猁、鹿、麝等近百種。珍禽有蘭馬雞、鷹、雁等60多種。1975年和1984年兩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植樹造林先進縣。近年來,康樂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采取退耕還林(草)、荒山造林等措施,綠化荒山,美化家園,再造秀美新康樂。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24.6%,高于全省乃至全國平均水平。康樂縣相繼被列為全國退耕還林(草)試點縣、國家級生態綜合治理縣、天保工程實施縣。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康樂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近年來,該縣立足優勢,著眼特色,落腳市場,圍繞“林畜藥菜富民,科教工貿興縣,開發兩業三川(兩業:旅游業、綠色產業;三川:胭脂三川),建設綠色經濟強縣”的思路,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壯大二、三產業,使全縣經濟社會有了一定發展。到2003年底,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2.51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46.6%,年均遞增11.65%;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979萬元增加到1577萬元,增長62.1%,年均增長15.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達3499.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909萬元,比2000年增長64.9%。全縣存款余額達2.52億元,貸款總額達3.16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69.1%和80.4%。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后,康樂制定措施,-優惠政策,爭創全省草畜強縣、林業大縣、旅游大縣、沙棘種植大縣,先后在蘭交會、天洽會、鄉企會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0多個。2001年,該縣被確定為國家對外開放縣。2002—2003年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國土綠色先進縣”榮譽稱號。目前,康樂街道全部硬化拓寬,交通、通訊、服務體系比較完善,是投資發展的理想環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乱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免费 | 日本亚洲高清中文不卡专区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飘花中文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