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龍門鎮 | 隸屬:臨洮縣 |
區劃代碼:621124107 | 代碼前6位:621124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人口數量:約1.62萬人 | |
下轄地區:17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五里鋪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此地位于縣城以東五華里處,得名東五里鋪,村委會駐該自然村,故東五里鋪村民委員會。…[詳細] |
二十鋪村 | ~202 | 鎮中心區 | 二十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三十鋪村 | ~203 | 村莊 | 三十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寨子村 | ~204 | 村莊 | 相早前因匪患較多,于是圍城防匪,建有柵欄,俗稱寨子,因有大小寨子之分,得名大寨子,故名![詳細] |
四合村 | ~205 | 村莊 | 1955年由山頂、馬家嶺、岳家灣、陽洼四個初級合作社合并為高級社,得名四合,故名![詳細] |
咀下村 | ~206 | 村莊 | 因地處一山咀的下面形成村莊,得名咀下,故名![詳細] |
農盟村 | ~207 | 村莊 | 取自工農聯盟之意,故名。1958年公社化時為高峰大隊所轄,1961年體制劃小后為農盟生產隊,1983年改為農盟村,1983年2月為東二十里鋪鄉農盟村,…[詳細] |
青化村 | ~208 | 村莊 | 為高度贊揚初級合作社得名青化,故名。為高度贊揚初級合作社得名。1958年公社化時為青化生產隊,1961年體制劃小市委青化大隊,1983年2月為東二十里…[詳細] |
蔡家莊村 | ~209 | 村莊 | 蔡姓人家居住的村子,得名蔡家莊,故名。1958年為蔡家莊生產隊,1961年體制劃小后為蔡家莊大隊,1983年2月為達京堡鄉蔡家莊村,2001年12月為…[詳細] |
馬家灣村 | ~210 | 村莊 | 馬姓人最早居住在山灣里而形成的村莊,故名![詳細] |
新永村 | ~211 | 村莊 | 1957年由對坡、馬家灣、李家灣三個農業初級社組成高級社后取名新永,意為永遠有新的意思,故名。…[詳細] |
石家鋪村 | ~212 | 村莊 | 因最早石姓人家在此開店鋪得名石家鋪,故名![詳細] |
韓家灣村 | ~213 | 村莊 | 因以韓姓人家居住在山灣里形成的村莊,故名。…[詳細] |
桑家廟村 | ~214 | 村莊 | 此處建有桑氏家族家廟,故名。1958年為桑家廟生產隊,1961年體制劃小后為桑家廟大隊,1968年改名為團結大隊,1972年恢復桑家廟大隊,1983年…[詳細] |
水灘村 | ~215 | 村莊 | 此地早先長滿許多蘆子,原名蘆子灘,后因夏季多雨,大水蔓延形成水灘,當地群眾稱為水灘,故名![詳細] |
塔灣村 | ~216 | 村莊 | 因早先山灣處有一坍塌的山坡,原名“塌灣”,后因與“塔”諧音,為書寫和名稱使用雅觀,改名為塔灣,故名![詳細] |
甜水溝村 | ~217 | 村莊 | 此村地處山溝,早先有一山泉水,且水質甘甜,得名甜水溝,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原東二十里鋪鄉。有李氏家族最早墓群漢代征西大將軍李仲翔家族墓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地為天下隴西李氏故里所在地,1945年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在臨洮考察期間說此地為龍脈之地。
基本介紹:
龍門鎮位于臨洮縣城東部9公里處,轄區內溝壑縱橫,川坪山區交雜,東與連兒灣鄉、窯店鎮接壤,南與洮陽鎮、玉井鎮毗連,西與縣城為鄰,北與八里鋪鎮相望,定臨路、臨渭路、臨達路、在建定臨高速穿境而過,有縣鎮道路2條,區位優勢明顯,總面積156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132個村民小組5499戶22981人,耕地面積88929.96畝,人均3.83畝,是全縣高原夏菜、玉米、優質中藥材、良種洋芋的主產區之一。有林果、粉制品、設施葡葡等特色產業。年均氣溫6.2℃,最高32.5℃,最低-29℃,年降雨量501.4㎜,年蒸發量1132㎜,年無霜期190天,年日照時數2464小時,≥10℃的積溫為2363.6℃,洮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龍門鎮被授予甘肅省第十六批省級文明村鎮稱號。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會命名龍門鎮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東二十鋪漢墓群位于龍門鎮東廿鋪村,南毗山嶺,北臨東峪溝,東西長300米,地形平坦,是漢代征西大將李仲翔的家族墓群,也是隴西李氏最早的祖墳,于1954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2年12月設立東二十里鋪鄉。
1958年10月屬紅霞(窯甸)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設立東二十里鋪人民公社。
1983年6月改為東二十里鋪鄉。
2002年5月撤鄉建鎮并更名為龍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