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衙下鎮 | 隸屬:臨洮縣 |
區劃代碼:621124110 | 代碼前6位:621124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轄區面積:約148.1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1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聯合村 | ~201 | 村莊 | 1956年由卡子、康家、唐家三個社合并為一個高級社,得名聯合,故為聯合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中川村 | ~202 | 村莊 | 該村子位于臨洮河西岸沿川地帶,居于其它村子的中間,故名。…[詳細] |
紫松村 | ~203 | 村莊 | 境內有紫松山,故為紫松山村民委員會。1958年公社化時為紫松生產隊,1961年體制劃小時為紫松大隊,1983年2月為衙下鄉紫松村,2001年5月為衙下…[詳細] |
臨河村 | ~204 | 村莊 | 此村位于洮河西岸,緊鄰洮河,故名。1958年為臨河生產隊,1961年體制劃小為臨河大隊,1968年與衙下、寺洼山合并為東風大隊,1969年復名臨河大隊…[詳細] |
衙下村 | ~205 | 鎮中心區 | 衙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楊家河村 | ~206 | 村莊 | 此村最早由楊姓人居住形成村子并毗鄰洮河,故為楊家河村民委員會。…[詳細] |
楊家廟村 | ~207 | 村莊 | 楊氏家族最早居住于此,名為楊家莊,后又在村莊的附近地勢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廟宇,得名楊家廟,故為楊家廟村民委員會。…[詳細] |
趙家集村 | ~208 | 村莊 | 據傳清朝乾隆盛世年間在此地設立集市,商貿繁榮,該地居民以趙姓人居多,得名趙家集,故為趙家集村民委員會。…[詳細] |
劉排坪村 | ~209 | 村莊 | 此地姓劉群眾用木材編為排子在洮河放運得名。因洮河經過此地,洮河上游的木頭順洮河漂移下來,當地居住在坪區的劉姓人把木頭打撈上來再做成排子放運,得名劉排子…[詳細] |
寺洼山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此山上曾建有唐末宋初的甘肅南部十二大寺院之一的巴豆都寺,根據此地語義,洼為小山坡,得名寺洼山,故為寺洼山村民委員會。…[詳細] |
張家寺村 | ~211 | 村莊 | 此地有一座寺廟名為雙龍寺,寺周圍以張姓人家居住為主,得名張家寺,故為張家寺村民委員會。…[詳細] |
開家溝村 | ~212 | 村莊 | 開姓人氏最早居住于此山溝而形成的村莊,故為開家溝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上潘家村 | ~213 | 村莊 | 該村最早居民為潘姓人家,且村子規模較大,有上下村莊之分,此地地勢較高,故名。…[詳細] |
劉家廟村 | ~214 | 村莊 | 村子居住以劉姓人為主,并在村子建有一座寺廟,得名劉家廟,故為劉家廟村民委員會。…[詳細] |
潘家集村 | ~217 | 村莊 | 傳聞,清同治以前,此地多系潘姓居民,又有集市往來,因而有此名。…[詳細] |
興豐村 | ~218 | 村莊 | 解放后農民希望家家都興旺,莊稼豐收,得名興豐,故為興豐村民委員會。…[詳細] |
紅宇村 | ~219 | 村莊 | 此處土質多為褐紅色,又在山溝處,得名紅峪,故為紅峪村民委員會。…[詳細] |
下何家村 | ~221 | 村莊 | 該村最早居民為何姓人家,且村子規模較大,有上下村莊之分,此地地勢較低,故名。…[詳細] |
民聯村 | ~223 | 村莊 | 原名為洛家川大隊,住有東族、藏族、漢族等民族群眾,因在1955年該地漢族與少數民族(回族)合并為一個村,得名民聯,故為民聯村民委員會。…[詳細] |
洛家窯村 | ~224 | 村莊 | 此村以少數民族居住為主,最早為洛姓人在山崖下面挖窯居住,故為洛家窯村民委員會。…[詳細] |
單家山村 | ~225 | 村莊 | 單姓家人最早在此山上居住并且形成村子,故為單家山村民委員會。…[詳細] |
劉家灣村 | ~226 | 村莊 | 此村形成之時為劉姓人居多,且在山灣處,故為劉家灣村民委員會。…[詳細] |
地名由來:
據乾隆年《狄道州志》記載,臨洮南部這一地區是藏族土司趙琨的封地,原有藏族土司設立的衙門,有大衙、二衙、三衙,故寺洼村一帶被稱為衙下。
基本介紹:
衙下集鎮位于臨洮縣南部,東接玉井鎮,南接南屏鎮,西鄰康樂縣,北臨洮陽鎮,鎮域面積148.13平方公里,全年無霜期150天,年平均氣溫6℃、年降水量600毫米。共轄衙下、中川、紫松、聯合、臨河、趙家集、楊家廟、楊家河、張家寺、寺洼山、劉排坪、紅宇、興豐、單家山、下何家、潘家集、上潘家、開家溝、劉家灣、劉家廟、-、洛家窯(東鄉族)22個村民委員會,204個村民小組,11645戶42890人(0-3歲2513人,60歲以上老人5927人),有勞動力23589人,黨員1068人。全鎮有耕地面積63546畝,農作物主要以玉米、小麥為主,2013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全鎮共有學校及教學點30所,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衙下鎮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1949年成立衙下區,1966年設立紅濤人民公社,1982年后改為衙下集鄉,2001年與潘家集鄉合并,撤鄉建鎮成立衙下集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