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順化鎮 | 隸屬:民樂縣 |
區劃代碼:620722109 | 代碼前6位:62072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人口數量:約8251人 |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順化村 | ~200 | 鎮中心區 | 因駐地順化堡而得名。…[詳細] |
青松村 | ~201 | 村莊 | 因村寨沿祁連山坐落,這兒山青水秀,四季長青的松樹叢生,村名取名青松村。…[詳細] |
土城村 | ~202 | 村莊 | 土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油房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過去該地建一榨油坊,方便周圍群眾榨油,后來此地建居民點,人們習慣將此居民點稱為油房村。…[詳細] |
列四壩村 | ~204 | 村莊 | 歷史上此地澆水水渠分為頭壩、二壩、三壩,后來從渠旁開一支渠名為四壩、因從旁側開支為壩,故名。…[詳細] |
舊堡村 | ~205 | 村莊 | 民樂縣順化鄉舊堡村民委員會地址設在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的張掖轄區,相傳曾有鳳凰落于該村,因此得名鳳凰村,后因經濟發展,順化堡村發展為…[詳細] |
曹營村 | ~206 | 村莊 | 據說歷史上有位姓曹的將軍西征時,在此處安營扎寨,故而名為曹營。后人叫順口了一直流傳至今,故名。…[詳細] |
張宋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解放前有3個自然村,分別叫小寨子、張家莊子、宋家莊子,解放后,三個村子合并,更名為張宋村。…[詳細] |
宗家寨村 | ~208 | 村莊 | 該村原名寨子。明初,宗姓由外地遷來,時以宗姓氏居多而得名。冠以姓氏,稱宗家寨。…[詳細] |
上天樂村 | ~209 | 村莊 | 相傳古時有一個秀才到此游說,口呼“一面松樹,兩面樂”故名。一面松樹是指松樹村,兩面樂是上天樂和下天樂,上面的村取名為上天樂村。…[詳細] |
新天樂村 | ~210 | 村莊 | 相傳古時有一個秀才到此游說,口呼“一面松樹,兩面樂”故名。一面松樹是指松樹村,兩面樂是上天樂和下天樂。20世紀70年代上天樂和下天樂部分群眾移居于此建…[詳細] |
下天樂村 | ~211 | 村莊 | 相傳古時有一個秀才到此游說,口呼“一面松樹,兩面樂”故名。一面松樹是指松樹村,兩面樂是上天樂和下天樂。…[詳細] |
松樹村 | ~212 | 村莊 | 相傳古時有一個秀才到此游說,口呼“一面松樹,兩面樂”故名。一面松樹是指松樹村,兩面樂是上天樂和下天樂。…[詳細] |
地名由來:
位于縣城西面,因駐地順化堡而得名。
基本介紹:
位于縣城西面,治所與縣城直線距離9公里,因鄉政府駐地順化堡而得名。轄14個村委會,96個村民小組。4307戶,1719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7人,占總人口的1.38%。
地勢南高北低,縱坡大,溝壑多。屬冷涼半濕潤區。具體氣象資料尚無觀測與記載。
明代,屬甘州五衛中的一個衛管轄,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東樂縣丞后,隸東樂、民樂縣。
全鄉現價農林牧業總產值4903.42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607.27萬元,林業產值152.84萬元,牧業產值1143.31萬元。財政收入233萬元,財政支出3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8元。鄉村勞動
榮譽排行:
2023年3月,順化鎮被授予甘肅省第十六批省級文明村鎮稱號。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順化鎮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列四壩聚風樓位于張掖市民樂縣順化鎮列四壩村,建于清代,整體建筑由樓臺、樓體兩部分組成,總高18.5米。樓臺為覆斗形,夯土青磚包砌,南北長22.5米,東西長16米,高5.5米,占地面積360平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洪海區,1952年設順化區,1956年改設順化鄉。
1958年9月和豐樂鄉合并為紅旗人民公社(駐順化堡)。
1961年11月設順化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為先鋒人民公社,1970年恢復原稱謂,1983年改順化鄉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改設順化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