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京鎮 | 隸屬:秦州區 |
區劃代碼:620502101 | 代碼前6位:620502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E |
長途區號:0938 | 郵政編碼:741000 |
轄區面積:約14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師家崖社區 | ~001 | 城鄉結合區 | 師家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窩駝社區 | ~002 | 城鄉結合區 | 窩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銀坑社區 | ~003 | 城鄉結合區 | 銀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李家臺子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李家臺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廿鋪社區 | ~005 | 城鄉結合區 | 廿鋪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甸子社區 | ~006 | 主城區 | 甸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劉家莊社區 | ~007 | 主城區 | 劉家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靳家崖社區 | ~008 | 主城區 | 靳家崖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鄭家磨社區 | ~009 | 城鄉結合區 | 鄭家磨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川口社區 | ~010 | 城鄉結合區 | 川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董家磨社區 | ~011 | 城鄉結合區 | 董家磨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田家莊社區 | ~012 | 城鄉結合區 | 田家莊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灣子社區 | ~013 | 城鄉結合區 | 灣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龐家溝社區 | ~014 | 城鄉結合區 | 龐家溝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北崖村 | ~202 | 村莊 | 因聚居地地處北邊山崖之下,故稱北崖村民委員會。…[詳細] |
東山村 | ~204 | 村莊 | 因沈家山、木角山、羅家莊、后峪溝及楊家安子在普岔溝東邊,故統稱為東五莊,后稱東山村民委員會![詳細] |
唐家窯村 | ~206 | 村莊 | 因以唐姓人氏聚居,且早年間居民居住窯洞,故名。…[詳細] |
韋家溝村 | ~209 | 村莊 | 因以韋姓人氏聚居,且地處山溝中,故名。1949年后稱韋家溝。1958年公社化后,韋家溝改為韋家溝大隊,屬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3年公社改鄉后,韋…[詳細] |
郭家坪村 | ~210 | 村莊 | 因以郭姓人氏聚居,且村內地勢平坦,故名。…[詳細] |
年集村 | ~212 | 村莊 | 晚唐時期,有李姓、王姓兩大家族遷移至此,逐漸形成村寨,過年時充當了村民的物資交換和物資交易的場所,形成集市,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此,逐漸被稱為年集寨…[詳細] |
席范村 | ~220 | 村莊 | 因以席姓,范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屬天水縣。1958年公社化后,席范村改為席范村大隊,屬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5年公社改鄉后,席范村大隊改…[詳細] |
張吳山村 | ~221 | 村莊 | 因以張姓,吳姓人氏聚居,故名。1949年屬天水縣。1958年公社化后,張吳山改為張吳山大隊,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5年公社改鄉后,張吳山大隊改為…[詳細] |
西山坪村 | ~222 | 村莊 | 因地處西面山坡,故名。1949年后稱西山坪。1958年公社化后,西山坪改為西山坪大隊,屬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3年公社改鄉后,西山坪大隊改為西山…[詳細] |
馬岐山村 | ~223 | 村莊 | 因以馬姓人氏聚居,且地處山坡,故名。1949年屬天水縣。1958年公社化后,馬岐山改為馬岐山大隊,屬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3年公社改鄉后,馬岐山…[詳細] |
廟子村 | ~224 | 村莊 | 清朝中期,村民籌資重修毀于戰火的泰山廟,將此地稱為廟子。故名廟子村民委員會![詳細] |
盤龍村 | ~225 | 村莊 | 因地勢遠看如巨龍盤旋而上,故名。1949年屬天水縣。1958年公社化后,盤龍村改為盤龍村大隊,屬天水市藉口公社太京鄉;1983年公社改鄉后,盤龍村大隊…[詳細] |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太京山而得名。
基本介紹:
太京鎮位于秦州區西部,東接玉泉鎮、皂郊鎮,南鄰牡丹鎮、店鎮鄉,西與西口鎮接壤,北與中梁鄉毗鄰。距秦城區15公里。全鎮境內地勢起伏較大,南北為黃土低山,中間為籍河谷地,最高海拔1500米,最低海拔1200米,該鎮地處籍河流域,年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19℃,無霜期180天,年降雨量550毫米。天牡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該鎮地處籍河流域,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
全鎮總面積1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5800畝,森林面積23500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洋芋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蔬菜、蘋果、梨、桃、杏、西瓜等。該鎮川地面積大,灌溉條件好,發展農業生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秦城區在境內建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會命名太京鎮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太京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文化旅游:
師趙村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州區太京鎮師家崖村,遺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長約200米,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3米,是一處文化內涵豐富且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歷次發掘出土石、骨、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后,稱而立鎮,取“三十而立”之意。
1949年后,稱太京鄉。
1952年10月,建立第十六區政府。
1958年,并入藉口公社,屬田家莊管理區。
1961年,又從藉口劃出,后與窩駝公社合并,成立太京公社。
1971年12月,由天水縣劃歸天水市管轄。
1983年,改為太京鄉。
2002年6月,撤鄉建鎮。
2005年1月,歸秦州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