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清泉鎮 | 隸屬:山丹縣 |
區劃代碼:620725101 | 代碼前6位:620725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轄區面積:約102.5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1.0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08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北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該社區位于縣城北部故而得名。該社區1981年城北居委會從東街居委會劃分出來,1996年城北居委會劃分為城北,北街兩個居委會,2001年山丹城關鎮進行區…[詳細] |
長城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有“漢明長城”經過而得名。該社區原名交通居委會,成立于1989年,隸屬原山丹縣城關鎮;隨人口增加,1996年交通居委會劃分為交通,長城兩個居委會…[詳細] |
縣府街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地處山丹縣城中心,位于縣府街西側,而得名。…[詳細] |
文化街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地處文化街在文化局,故而得名。1996年成立東街居委會,2001年進行區劃調整成立文化街社區居委會,原屬城關鎮管轄,2005年3月城關鎮并入清泉鎮更名…[詳細] |
南街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地處山丹縣城南部,與南關村接壤西臨山丹縣南大街,故而得名。…[詳細] |
新城社區 | ~006 | 鎮中心區 | 新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世博社區 | ~007 | 鎮中心區 | 世博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永寧社區 | ~008 | 鎮中心區 | 永寧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和盛社區 | ~009 | 鎮中心區 | 和盛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濱河社區 | ~010 | 鎮中心區 | 濱河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博興社區 | ~011 | 鎮中心區 | 博興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焉支社區 | ~012 | 鎮中心區 | 焉支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北灘村 | ~201 | 村莊 | 原名列巴灘位于縣城東5千米處,地域以荒灘為主,1958年取名列巴灘,80年代更名為北灘村。…[詳細] |
東街村 | ~202 | 鎮中心區 | 東街村因地處縣城東門,大部社員在此居住,因此起名東街村。…[詳細] |
西街村 | ~203 | 鎮中心區 | 該村地處于該縣城西面西大街橫穿該村,因此得名。…[詳細] |
南關村 | ~204 | 鎮中心區 | 該村地處縣城南端,故而得名。該村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由南湖村南關村分割為南關大隊,60年代為南關大隊,70年代改為南關村。1983年,清泉公社改稱清…[詳細] |
南湖村 | ~205 | 鎮中心區 | 該地曾經有多處泉,形成約1千米的湖地處縣城以南,故而得名南湖。…[詳細] |
南灣村 | ~206 | 村莊 | 該村位于清泉鎮南部嘹高山下依南山形成一個灣,故而得名。…[詳細] |
雙橋村 | ~207 | 村莊 | 該村一社西部有兩座橋,一座通向南灣,一座通向五壩溝,兩座橋相距100米,因此該村就以此為標志,故而得名雙橋村。…[詳細] |
清泉村 | ~208 | 村莊 | 該村有湖灘一處,內有水泉,故而得名。50年代改制為城北人民公社清泉大隊。60年代改制為西湖人民公社清泉大隊,70年代改制為清泉人民公社清泉大隊。198…[詳細] |
祁店村 | ~209 | 村莊 | 該村原由四個自然村祁家店,北坡,吳家磨灣,劉家莊組成,因此得名。…[詳細] |
拾號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原來的九號大隊和拾號大隊合并為拾號大隊,后改稱為拾號村。…[詳細] |
北灣村 | ~211 | 村莊 | 以清泉河為界,坐落正北,與南灣村對應,登高而望處在河水迂回之處,故而得名。…[詳細] |
鄭莊村 | ~212 | 村莊 | 因鄭姓村民居多1961年4月由城北大隊變為鄭莊大隊,故而得名。…[詳細] |
郇莊村 | ~213 | 鎮中心區 | 該村民委員會由其前身郇莊大隊演變而來,因郇姓人居住較多,故而得名。…[詳細] |
城北村 | ~214 | 鎮中心區 | 該村民委員會因地處縣城北面,故而得名。1950年至1979年為清泉公社城北大隊,1983年設立城北村村民委員會后,該村命名為城北村。1999年撤鄉建鎮…[詳細] |
紅寺湖村 | ~215 | 村莊 | 道光初,草湖頭壩泉水干涸,遷民于此地,因境內有石龕石佛又名紅寺洞而得名。…[詳細] |
地名由來:
清泉鎮因縣城西有清泉河得名清泉鎮。
基本介紹:
清泉鎮是一個鄉鎮企業、高效農業比較發達的經濟強鎮,地處山丹縣城郊,轄20個行政村,58760人,面積102.58平方公里,耕地71915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4550元。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硅石、白云石、滑石、石熒砂、瑪瑙、高嶺土等。其中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硅石已形成開采規模,以建筑建材為主的鄉鎮企業達到280戶;農業以井灌為主,80%的農田配套了U型渠和低壓暗管,現有拾號沙產業示范區、西街高效設施農業示范區2個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園區,高標準日光溫室500座,溫室蔬菜已形成規模,制種田面積5000000畝;以羊為主的畜禽育肥運銷業發展迅速,年育肥販運萬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清泉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14年6月,環境保護部授予清泉鎮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
2009年1月,清泉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山丹縣清泉鎮最初成立于1949年10月,原名龍山區,1958年設立為城北公社,1965年更名清泉公社,1983年設鄉,1999年撤鄉建鎮,2005年3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原城關鎮、紅寺湖鄉并入清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