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武威市 > 天祝藏族自治縣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移動版]

天祝藏族自治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武威市下屬的一個自治縣。東經102°07′-103°46′,北緯36°31′-37°55′。與之接壤的縣市有:南邊永登縣,東邊景泰縣,北邊武威市涼州區和古浪縣,西北邊肅南縣,西邊青海省門源縣、互助縣、樂都縣。面積686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1萬。郵政編碼733200,縣政府駐華藏寺鎮。

天祝地勢西部高峻,而東南逐漸變低。屬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海拔2040-4874米之間。境內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馬牙雪山、雷公山、牛頭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臍山、響水頂、卡洼掌等。全縣以代乾山及烏鞘嶺、毛毛山為界,嶺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強川河、石門河等為黃河水系;嶺北主要有毛藏河、哈溪河、南岔河、響水河、西大灘河等為石羊河水系。屬寒冷高原性氣候。日照時數年均2500-2700小時之間,年均氣溫-8-4攝氏度之間,相對無霜期90-145天,年均降雨量265-632毫米之間。

目前下轄:安遠鎮、哈溪鎮、華藏寺鎮、打柴溝鎮、炭山嶺鎮、賽什斯鎮、石門鎮和松山鎮;天堂鄉、朵什鄉、大紅溝鄉、東大灘鄉、西大灘鄉、賽拉隆鄉、毛藏鄉、東坪鄉、祁連鄉、旦馬鄉和抓喜秀龍鄉。

一、基本情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東南部,祁連山東端,東靠景泰縣,南接永登縣,北鄰涼州區、古浪縣,西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接壤,西與青海省門源、互助、樂都縣毗鄰。境內蘭新鐵路、312國道縱貫南北。山脈與交通線交匯的烏鞘嶺是地扼東西的通道,勢控河西的咽喉,地勢險要,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全縣轄域面積7149平方公里,居住著藏、土、漢等16個民族,共22.14萬人。境內群山環抱,峰巒疊嶂,有郁郁蔥蔥的蒼茫林海,終年積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廣闊草原及大小10多條河流。海拔最高4874米,最低2050米,屬大陸性高原氣候,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稱。

二、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天祝”,以境內天堂寺(天堂鄉駐地)和祝貢寺(東大灘鄉境內)取首字得名,是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天祝歷史悠久,在縣城西南部的東坪鄉羅家灣、小溝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馬場文化遺址。表明4000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生息。伴隨社會的發展,天祝行政區劃歷經變更。1936將永登縣所屬藏區改為天祝鄉,1938年天祝鄉又改為永登縣第四區,1940年恢復為天祝鄉,1949年解放后為永登縣天祝區,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區(縣級),1953年改為天祝藏族自治區(縣級),195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天祝藏族自治區改為天祝藏族自治縣,屬張掖專區,1961年,撤張掖專區后屬武威專區,現屬武威市所轄。

天祝藏族在歷史上實行部落制度,藏語稱“措哇”。1936年成立天祝鄉時共有三十六族十四寺院,1951年7月24日古浪縣的安遠驛行政村劃歸天祝自治區,9月22日區政府由南沖寺遷至安遠驛。1952年全區下設6區30鄉。1953年10月撤銷四區的四鄉、五鄉,成立6個鄉,當時全縣共有6區34鄉。1956年先后將永登縣的岔口驛鄉、賽什斯藏族鄉、古城鄉,武威縣的鏵尖鄉、南山鄉,永昌縣的泱翔鄉劃歸天祝縣,全縣為6區40鄉。1957年將6個區更名為永安、華隆、夏瑪、哈溪、祁連、莫科,撤銷安遠鄉,成立安遠鎮,全縣為6區39鄉1鎮。1958年8月5日,全縣撤銷區、鄉(鎮)成立7個人民公社和20個牧場,同年12月20日,古浪縣并入天祝藏族自治縣,轄17個人民公社。1959年2月25日,祁連公社劃給肅南縣,8月1日除鏵尖、泱翔大隊外,祁連公社劃歸天祝縣,至此全縣共11個公社。1962年元月,恢復天祝、古浪兩縣建制,全縣改為7區48公社。1966年撤銷7個區公委,全縣設30個人民公社1鎮10個牧場。1968年為14個公社1鎮10個牧場。1971年祁連、旦馬公社和旦馬牧場劃給武威縣,1982年又劃歸天祝,1983年全縣撤銷公社,恢復區、鄉建制,全縣設7區45鄉1鎮,1984年3月23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天祝藏族自治縣駐地遷至華藏寺鎮。1985年10月,撤區并鄉為5鎮17鄉。2001年石門、錢寶、賽什斯鄉撤鄉設鎮。2004年進行鄉政行政區劃調整,撤銷柏林鄉、朱岔鄉、錢寶鄉,全縣為8鎮11鄉,即華藏寺、打柴溝、安遠、石門、炭山嶺、賽什斯、松山、哈溪等8個鎮,東坪、賽拉隆、天堂、大紅溝、毛藏、祁連、旦馬、朵什、西大灘、抓喜秀龍、東大灘等11個鄉。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正在播放酒店约少妇 | 亚洲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三区 |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