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甘肅省 > 隴南市 > 文縣 > 玉壘鄉

文縣玉壘鄉

[移動版]
地名:玉壘鄉隸屬文縣
區劃代碼:621222206代碼前6位:621222
行政區域:甘肅省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行政級別:鄉車牌代碼:甘K
長途區號:0939 郵政編碼:746000
轄區面積:約238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104人
人口密度:約13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大山村~200村莊
大山村位于關頭壩處,山大溝深,故取名大山村。…[詳細]
蒿坪村~201村莊
蒿坪村因該地曾經蒿草而得名,一直延續至今,解放后成了蒿坪村民委員會.。…[詳細]
齊心壩村~202村莊
據何仲義口述,早在1921-1951年間成為金口楊家漢坪山;1951年成立何家灣大隊;因有兩個何家灣德地名,在1984年改為齊心壩村民委員會。…[詳細]
馬家溝村~203村莊
清朝中葉,在今馬家溝境內居住著姓馬的少數民族為,后來漢族人趕走了馬姓少數民族為,馬姓少數民族為雖然搬離此地,但是由于最初此地為馬姓少數民族為居住,故一…[詳細]
何家坪村~204鄉中心區
明末清初年間,時任湖廣總督的張姓總督,離任后從成都襯蔣里縣移居何家坪社,趕走了原羌族何氏家族至南平縣,源于何氏居住且有一坪臺,故稱何家坪村。…[詳細]
徐家灣村~205村莊
沒有歷史依據,歷史以來,據村內老人講,從民國初年至今,村內沒有姓徐的人,加之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村內存在的所有資料歷代宗祖畫像均比燒完。…[詳細]
李家坪村~206村莊
據了解,早在1910-1970年間,這里多數人姓李,后來由陜西槐樹村王家入遷,把李家趕走了,目前大多數居民姓王,但追溯起源,早期入住的是李家,所以稱為…[詳細]
余家村~207村莊
清朝年間,建村時有村中在朝為官,故命村名老院村,約在1921年前后,因老氏無后,改村名為余家村。…[詳細]
玉壘坪村~208村莊
因地理位置在玉壘關上邊而命名。1949年文縣解放,1951年全縣調整為6區46鄉,屬玉壘區玉壘鄉轄。1953年6月全縣調整為9區70鄉,仍屬玉壘區玉壘…[詳細]
筏子壩村~209村莊
相傳明朝中期,因四川省南平縣林場的木料在白水江放下來,停留在筏子壩再扎成筏子放到四川重慶。筏子壩因此而得名,當時筏子壩是條繁華的街市。…[詳細]
黃路壩村~210村莊
黃路壩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冉家村~211村莊
冉家村民自明朝萬歷年間由湖廣漢口遷徙至此,村民見太陽冉冉升起后照射至村頭觀音廟,五彩斑斕,甚是奇異。遂命名曰冉家坪,解放后,關頭壩、冉家坪、水溝山三個…[詳細]

地名由來:

玉壘鄉因境內玉壘雄關而得名。

基本介紹:

玉壘鄉,位于文縣東南部,白水江下游,碧口水庫上游,東連碧口鎮,南接范壩、店壩鄉。西依橫丹鄉,北靠口頭壩鄉。東西長39公里(是全縣最長的鄉),南北寬8公里,地域面積23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89%。鄉政府駐地玉枕村,距縣城46公里,海拔700米。

全鄉轄12個行政村(蒿坪、齊心壩、馬家溝、何家坪、徐家灣、李家坪、余家、玉壘、筏子壩、黃路、大山、冉家坪),56個合作社,156個自然村,1273戶,5637人,群眾居住分散。耕地面積10300畝,其中水田273畝,水澆地2665畝,旱地7362畝,梯田3950畝,高山耕地占86%,經濟林果1230畝,農民人均耕地1.75畝。2001年,

+查看詳細玉壘鄉概況>>

歷史沿革:

1949年12月,屬碧口管轄,設有玉壘鄉、蒿坪鄉。

1953年5月,屬玉壘區,設玉全、玉枕、蒿坪、黃路4鄉。

1955年6月,屬碧口區,設玉壘、蒿坪鄉。

1958年4月,屬碧口區碧口公社,為玉壘大隊。

1961年,碧口公社析置玉壘公社。

1983年11月,玉壘公社改為玉壘鄉。


以下地名與玉壘鄉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 | 五月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区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片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