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塬鎮 | 隸屬:永靖縣 |
區劃代碼:622923104 | 代碼前6位:622923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N |
長途區號:0930 | 郵政編碼:731100 |
轄區面積:約1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萬人 |
人口密度:約9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下塬村 | ~201 | 村莊 | 因本村地處黃河下游的塬臺區,故名。公社化時為白塔公社三塬大隊下塬生產隊,1961年調整為三塬公社下塬大隊。1962年與海家崖頭合并為下塬大隊。1976…[詳細] |
新建村 | ~202 | 村莊 | 1976年由部分庫區移民和本地生產隊合并成一個生產隊,故命名新建。…[詳細] |
塬中村 | ~203 | 村莊 | 位于臺上中間的意思。1976年由部分庫區移民和本地生產隊共同組建一個生產隊,命名新建。公社化時屬白塔公社三塬大隊塬中生產隊。1961年調整為三塬公社塬…[詳細] |
高白村 | ~204 | 村莊 | 以境內自然村得名。高和白是姓氏。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兩合村 | ~205 | 村莊 | 1958公社化時雜姓莊、長巷道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并為一個生產隊,起名兩合生產隊,后稱兩合村,故而起名為兩合村民委員會。…[詳細] |
胥塬村 | ~206 | 村莊 | 胥為姓氏,塬為地貌。1958年公社化時在白塔公社三塬大隊兩合生產隊范圍內,1961年調整為三塬公社兩合大隊管轄,1981年將兩合大隊分為海家塬、兩合、…[詳細] |
海塬村 | ~207 | 村莊 | 名以駐地自然村得名。海是姓氏,塬是地貌。…[詳細] |
東風村 | ~208 | 村莊 | 東風村以毛澤東同志“東風壓倒西風”語錄而得名。寓意像春天一樣溫馨、美好,我們可以像春天一樣越來越好,越來越蒸蒸日上。…[詳細] |
向陽村 | ~209 | 村莊 | 向陽花會隨著太陽轉動而生長,這種特性使它代表著信仰、光輝,對生活的熱愛,未來的憧憬。…[詳細] |
劉家塬村 | ~211 | 鎮中心區 | 劉釗兒子劉塬派遣到這里工作后落戶到此,后子嗣繁衍眾多,此地主要由劉姓人氏居住,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以境內是劉家塬、胥家塬、海家塬得名。
基本介紹:
三塬鎮位于永靖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南臨劉家峽水庫,轄11個行政村、93個社、16631人。區域面積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784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6684.5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6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5元,糧食產量6467.2噸。境內分山區、塬區、庫區三種地形。三塬固有的自然環境和現有的生產 條件,使三塬的發展具有許多優勢:
一、素質優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勞力總數的55%以上,群眾的科技意識強,在古典建筑、古典家具、溫棚蔬菜和養殖業的發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全鎮有民營企業及規模養殖戶達260余家。
二、基礎優勢。劉白路、蘭臨北道
榮譽排行:
2021年2月,三塬鎮被命名為2020年度甘肅省衛生鄉鎮(街道)。
文化旅游:
馮家坷坨烽火臺位于三源鎮向陽村馮家坷坨社西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頂部東西長 8 米,南北寬 6 米,底部東西長10 米,南北寬 8 米,高 8 米。黃土夯筑,夯層厚 0.2 ~ 0.2
歷史沿革:
清代,屬北鄉十會。
民國十八年(1929年)~1949年,屬全信鄉。
1949年12月~1958年2月,先后屬白塔區、第二區。
1958年3月,屬白塔公社。
1961年,成立三塬公社。
1980年11月,設峴塬公社,三塬公社的劉家、姬川、芝家灣3個大隊劃歸峴塬公社管轄。
1983年,改為三塬鄉。
2001年,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