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寺鎮 | 隸屬:漳縣 |
區劃代碼:621125102 | 代碼前6位:621125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轄區面積:約9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新寺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新寺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晉家坪村 | ~201 | 村莊 | 晉家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柳樹村 | ~202 | 村莊 | 1942年7月,大柳村與晉坪村從武山縣馬力鎮劃入新寺鎮;1949年9月,漳縣局劃分為兩局28鄉,新寺為二局,大柳村為河東鄉;1958年4月,漳武兩縣合…[詳細] |
新寺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新寺村成立于2005年,位于新寺鎮區地位,是以前的中心大隊和三宏大隊合并而來。…[詳細] |
橋頭村 | ~204 | 村莊 | 解放前就被命名為橋頭大隊,1966年撤區并社,為新寺人民公社橋頭生產大隊。1984年成立新寺鄉,為新寺鄉橋頭村。1986年12月更名為橋頭村民委員會并…[詳細] |
青瓦寺村 | ~205 | 村莊 | 2005年被命名為青瓦寺村,在此之前為八龍村和青瓦寺村,屬新寺鎮所轄的二個村。…[詳細] |
駱家山村 | ~206 | 村莊 | 1950年被命名為駱家山并沿用至今,屬新寺鎮所轄的一個村。…[詳細] |
譚灣村 | ~207 | 村莊 | 譚灣大隊成立于1961年,1976年被命名為譚灣村,在此之前為譚家灣大隊,屬武山縣新寺鎮所轄的一個大隊。…[詳細] |
馬家門村 | ~208 | 村莊 | 1966年撤區并社,為殪虎橋人民公社吳家山生產大隊。1984年成立殪虎橋鄉,為殪虎橋鄉吳家山村民委員會,2016年9月殪虎橋鄉撤鄉改鎮為殪虎橋鎮至今。…[詳細] |
吳家山村 | ~209 | 村莊 | 1966年撤區并社,為殪虎橋人民公社吳家山生產大隊。1984年成立殪虎橋鄉,為殪虎橋鄉吳家山村民委員會,2016年9月殪虎橋鄉撤鄉改鎮為殪虎橋鎮至今。…[詳細] |
安家溝村 | ~210 | 村莊 | 安家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馬成龍川,俗名馬馴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四月初八,生員成景修等稟請岷州兵備道設市鎮,因華法寺初成,故名。
基本介紹:
新寺鎮位于漳縣東南部,南鄰草灘鄉、東泉鄉、西連馬泉鄉、武當鄉,東北兩面與武山縣馬力鎮接壤。轄區地勢北低南高,流域面積90.3平方公里,海拔1640米—2643米,降雨量450—550mm,無霜期166天,境內龍川河、榜沙河、南河縱橫交錯,風景優美的貴清峽是國家級森林公署的組成部分,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全鎮轄10村88社,總人口20455人,耕地面積27791畝,其中川水地7106畝,山地20685畝,人均占有耕地1.43畝。有學校15所,其中中學1所,完小10所,初小4所,在校學生有4850人。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731元,農業稅收60萬元。
2004年全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
文化旅游:
晉家坪遺址位于漳縣新寺鎮晉家坪村北600米。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和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窯等。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
趙家民宅位于漳縣新寺鎮新寺村新堡社。2022年10月,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定西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現有院墻外側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米。
歷史沿革:
明洪武十一年,(1378)設岷州衛,置十七里。
其成麻里,地在新寺鎮。
嘉靖七年(1528)生員成景修等稟請岷州兵備道設市鎮,因華法寺初成,故名“新寺鎮”。
1949年設新寺區,1983年更名為新寺鄉,2003年6月省民政廳批復,撤鄉建鎮為新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