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湖鎮 | 隸屬:莊浪縣 |
區劃代碼:620825101 | 代碼前6位:620825 |
行政區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西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甘L |
長途區號:0933 | 郵政編碼:744000 |
轄區面積:約110.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陳莊移民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陳莊移民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北關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此地處原莊浪古縣城的北端。1958年屬莊浪公社南湖大隊,1961年屬南湖公社紅旗大隊,1962年設北關大隊,1983年改稱北關村委會。…[詳細] |
南門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地處莊浪古城南門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南湖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南門大隊,1967年改稱東方大隊,1969年復稱南門大隊,1983年改稱南門村…[詳細] |
陳莊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陳姓人居住的村莊。1958年屬莊浪公社南湖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陳莊大隊,1983年改稱陳莊村委會。以居民點陳家莊命名。…[詳細] |
席河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席姓人聚居于后河畔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五里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席河大隊,1969年改稱東風大隊,1979年復稱席河大隊,1983年改稱席河…[詳細] |
賈門村 | ~204 | 村莊 | 賈門是賈家溝門的簡稱,賈姓人居住在溝口之意。…[詳細] |
寺門村 | ~205 | 村莊 | 此地有龍泉寺,過路人必須經過該寺院門,故名。…[詳細] |
李灣村 | ~206 | 村莊 | 李姓人聚居于山灣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牡丹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李灣大隊,1964年改李灣大隊為紅星大隊,1979年恢復李灣大隊,1983年改…[詳細] |
雙堡村 | ~207 | 村莊 | 當地居民為躲避土匪流寇自發修建土堡兩座,故名![詳細] |
石峽村 | ~208 | 村莊 | 水洛河從兩邊石山中間穿過之地。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61年設南湖公社石峽大隊,1969年改石峽大隊為永忠大隊,1979年恢復石峽大隊,19…[詳細] |
石陽村 | ~209 | 村莊 | 石陽為石家陽灣簡稱,石姓人聚居于向陽的山灣之意![詳細] |
高房村 | ~210 | 村莊 | 高房是王家高房的簡稱,曾居住王姓人家且在院落修有土木結構高房![詳細] |
李莊村 | ~211 | 村莊 | 黨、李均為姓氏。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61年屬南湖公社石陽大隊,1979年分設李莊大隊,1982年更名為黨李莊大隊,1983年改稱南湖鄉黨…[詳細] |
曹灣村 | ~212 | 村莊 | 曹姓人聚居于山灣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61年建南湖公社曹灣大隊,1962年分出石塬、張牛大隊,1964年又并入曹灣大隊,1969年改…[詳細] |
汪家村 | ~213 | 村莊 | 汪為姓氏。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59年分設汪家大隊,1961年屬南湖公社汪家、花塬頭、穆灣大隊,1964年又合并稱汪家大隊,1969年改稱…[詳細] |
廟岔村 | ~214 | 村莊 | 廟指古廟,今已無存;岔指溝岔。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59年分設廟岔大隊,1961年為南湖公社廟岔大隊,1969年改稱高峰大隊,1979年恢…[詳細] |
大莊村 | ~215 | 村莊 | 孫姓人聚居的村莊較大之意。1958年屬莊浪公社河川大隊,1961年分設南湖公社孫家大莊大隊和秦梁大隊,1964年合并為秦梁大隊,1969年改稱前哨大隊…[詳細] |
地名由來:
南湖鎮因城南有小湖而得名。
基本介紹:
南湖鎮地處莊浪縣西北部,西接靜寧縣,東靠寧夏隆德縣,屬兩省三縣六鄉鎮中心。距縣城27公里,莊靜、秦隆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下轄16個行政村,113個自然社,33個鎮屬機關單位,現有人口24273人,其中農業人口23149人,城區人口8600多人。轄區面積110.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59836畝。城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建成面積2.2平方公里。2005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17400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6900萬元,第三產業完成3200萬元,財政收入1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
95年南湖鎮被平涼地區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以來,鎮黨委、鎮政府搶抓機遇,加大對小城鎮建設的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南湖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09年1月,南湖鎮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文化旅游:
關帝廟戲樓位于平涼市莊浪縣南湖鎮南門村,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建筑面積114平方米,坐南朝北,單檐歇山頂式建筑,面闊三間,通長10米,進深一間,通寬5.7米,通高8米。該建筑具有典型
石陽墓群位于莊浪縣南湖鎮高房村北800米。漢代。面積約2萬平方米。發現圓丘形土堆6座,高4—7米,底徑9—17米,底邊周長8—25米,封土為夯土堆筑,夯層厚0.08—0.1米,地表暴露磚室墓
余家塬遺址于莊浪縣南湖鎮北關村余家塬東南100米處。余家塬遺址屬仰韶文化遺存,涵漢文化、宋文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暴露遺跡有灰坑。出土遺物有廟底溝類型彩陶盆、缽、尖底瓶、罐
歷史沿革:
從元代開始,莊浪路、州、縣、鄉的治所均設于此。
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設維新鎮。
1949年后,設維新區。
1951年,縣城遷至水洛后,此地為維新區政府所在。
1958年9月,公社化時,設立南湖公社;同年12月,莊浪縣并入靜寧縣,屬靜寧縣莊浪公社。
1961年6月,分出趙墩、岳堡、楊河公社;同年12月,恢復莊浪行政區時,又為莊浪縣南湖公社。
1964年,撤銷楊河公社,原隊歸屬。
1980年,又恢復楊河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