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湖鎮鎮 | 隸屬:博羅縣 |
區劃代碼:441322113 | 代碼前6位:44132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號:0752 | 郵政編碼:516000 |
轄區面積:約117.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6.5萬人 |
人口密度:55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湖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始建于唐朝,相傳唐時有一皇姑出巡江南,來到此地不幸病逝,當地居民以賓禮厚葬。朝廷獲悉后,賜建一城,因其四周湖水環繞,儼然城鎮,故名湖鎮。…[詳細] |
響水社區 | ~002 | 特殊區域 | 據查清代陳姓、何姓、黎姓、賴姓由興寧遷來該地,響水河傳說河水發出響聲,故而得名。…[詳細] |
新作塘村 | ~201 | 村莊 | 元代黃氏在此定居,后陸續有汪、陳、雷、王、徐、古、葉、李等八姓氏從外地遷入。因當時居住分散,常遭到猛獸襲擊和外地大宗族的干擾,便串聯起來,取名八圍。后…[詳細] |
下邊村 | ~202 | 村莊 | 村落原屬于宋時金錫都的前方邊防地,當地習慣將前方區域稱為下邊,故名。…[詳細] |
下村村 | ~203 | 村莊 | 下村村隸屬于惠州市博羅縣湖鎮鎮,湖鎮鎮位于博羅縣中部,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湖鎮沙河段環繞鎮域,廣梅公路(S244)、粵湘高速公路穿鎮而過,屬全縣政治、…[詳細] |
蓮塘村 | ~204 | 村莊 | 宋朝初期胡氏從江西遷入定居,后林、黃、陳、曾、同、賴姓氏遷入,因村前有一口小塘,塘中長滿蓮花,故名。有一副對子稱“蓮長玉湖湖上花開映古月,塘浮金屋屋中…[詳細] |
光輝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取名“美好生活,充滿光輝”之意,故名。始建于1958年,因河源市修建新豐江水庫,應政府號召而集體搬遷至此。1958年成立光輝生產大隊,隸屬湖鎮公社;1…[詳細] |
湖鎮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當時有“宋村名城湖鎮圍”,據史料可考,地名來源北宋祖先文俊公遷入此落居,湖鎮圍發展成湖鎮城,因村莊周圍筑起高墻,三面湖水環繞,儼然小鎮,故名。…[詳細] |
陳村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委會駐地位于陳村村,故名。清朝時期,隸屬善政巡司署。民國時期,隸屬八德鄉。新中國成立后,隸屬八區博羅縣湖鎮鄉。1958年10月,隸屬新作塘人民公社…[詳細] |
水心圍村 | ~208 | 村莊 | 明代末年蘇氏祖公從福建省龍巖市永定縣古竹鄉遷來建村,四面環山如盆地,周邊地勢較高,下雨較多時常遇水浸,故名水心圍。…[詳細] |
梅潭村 | ~209 | 村莊 | 因地處羅浮山腳下是一塊風水寶地,南有雞心嶺至松果嶺連綿而山中有梅,山邊有河,河中有潭,留芳萬年,故名。…[詳細] |
釣湖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本村始建于北宋年間,丁氏先祖率族人南遷至東莞顏屋村分東坑丁屋,1250年搬至現博羅縣湖鎮鎮釣湖村,后經村民討論取名釣湖村,曾用名麻圓廊,別名紅湖。…[詳細] |
新風村 | ~211 | 村莊 | 取名“新氣象,新風氣”之意,故名。清朝時期,屬博羅縣善政巡司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八德鄉。新中國成立后,屬博羅縣湖鎮鄉。1959年,屬博羅縣新作塘公社…[詳細] |
顯崗村 | ~212 | 村莊 | 宋朝初期黃氏從龍川遷入,因村建在小山崗,人民取“楊名聲,顯父母”中的“顯”意,故名。…[詳細] |
東風村 | ~213 | 村莊 | 相傳此村常有東風吹來,東風指的是美好的風氣,故名。…[詳細] |
和睦村 | ~214 | 村莊 | 此地村民認為和睦寓意是美好村民的風氣,故名。…[詳細] |
金星村 | ~215 | 村莊 | 有犁頭坑、竹坑、白陂坑三山水源匯合一處,經峽谷流入響水河,凡流經之處,沙呈金色,客家人稱“峽谷”為“洞”,故名金沙洞。后為了響應愛國的熱情,將金沙洞改…[詳細] |
鄒村村 | ~216 | 村莊 | 始祖九郞公在宋理宗皇中元甲子(公園1229-1230年)落居,因姓鄒,故得名鄒村。…[詳細] |
崗南村 | ~217 | 村莊 | 風水學中南是吉祥寓意,座南立村的意義,故名。…[詳細] |
茶山村 | ~218 | 村莊 | 據查元朝期間建村,村中有七姓,其中姓謝在清朝無后,余六姓,建村時因村后有一山盛產茶葉,故而得名。…[詳細] |
大坑村 | ~219 | 村莊 | 由茶山兩條山脈構成一條北-南走向的峽谷。當地人稱峽谷為坑,中間有一條石河。相傳明朝年間,朱氏從五華遷入,定居于石河西岸,故名。…[詳細] |
橫光村 | ~220 | 村莊 | 相傳乾隆41年由興寧,福建等地徒遷入村距今已有300年歷史,村落所處地名為回龍崗,而回龍崗走向為橫向,崗與光諧音,故取名橫光村。…[詳細] |
下徑村 | ~221 | 村莊 | 地形狀似一條徑道,蘇氏落居稱為下徑。清朝年間,隸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隸屬博羅縣八德鄉磜下。新中國成立后,隸屬博羅縣響水鄉。1958年,隸屬新作…[詳細] |
星星村 | ~222 | 村莊 | 相傳村民認為此地來源于天空上的星星,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名。…[詳細] |
塘下村 | ~223 | 村莊 | 宋朝時期,黃氏祖先從福建遷移到湖鎮鎮白土,后再遷徙到西丫,明朝年間,又從湖鎮西丫遷到塘下。因地名而取名塘下。…[詳細] |
三水村 | ~224 | 村莊 | 據查,清朝年間由廣東興寧遷入而建村,因此地有三條河流匯在一起,故而得名。…[詳細] |
大豐村 | ~225 | 村莊 | 1955年初級社時由大嶺頭,豐園合并成村,各取一字命名“大豐”。…[詳細] |
東埔村 | ~226 | 村莊 | 據查,明代劉、胡、李在此占產立莊,因當時來自多姓,故得名。…[詳細] |
坪山村 | ~227 | 村莊 | 據稱,此地比較平整故取名坪山。清朝年間,隸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隸屬博羅縣八德鄉。新中國成立后,隸屬博羅縣響水鄉。1958年,隸屬新作塘公社。1…[詳細] |
上前村 | ~228 | 村莊 | 國家建筑河源新豐江水庫,村民移居此地新建村莊,取上前之名:寓意向上,前進。…[詳細] |
黎光村 | ~229 | 村莊 | 曾用名黎崗,建村謝氏是博羅縣城鎮人,相傳于明初曾任南京學政,后被派往龍川當縣官,因事被解除官職,回此定居,他家居小山崗,每天黎明即起,除外謀生,故名。…[詳細] |
黃塘村 | ~230 | 村莊 | 相傳大約在明朝中期村中族人開辦糖寮,是當時周邊村獨有產糖地而蔗糖在民間俗稱黃糖,從黃糖產地悟出地名,故名黃塘。…[詳細] |
埔頭村 | ~231 | 村莊 | 埔頭莊有一千年之久,宋朝年間,福建省南雄縣來到埔頭莊落居,全莊始鄭氏。因在埔頭嶺下,故名。…[詳細] |
埔新村 | ~232 | 村莊 | 位于埔頭嶺,是移民新村,故稱埔新。1958年,隸屬新作塘公社。1983年,屬博羅縣響水鄉。1990年稱埔新村民委員會至今。2006年響水鎮并入湖鎮鎮。…[詳細] |
新豐村 | ~233 | 村莊 | 新豐大隊在1970年后從新圍大隊分開,大隊所起名為新豐大隊,代表新氣象、豐裕,故名。…[詳細] |
新圍村 | ~234 | 村莊 | 不同村莊遷入,形成新的圍村,故名。清朝年間,隸屬博羅縣蘇州巡司署,民國時期隸屬博羅縣八德鄉。新中國成立后,隸屬博羅縣響水鄉。1958年,隸屬博羅縣新作…[詳細] |
下洞村 | ~235 | 村莊 | 明清期間先后陸續有7個先祖建村,該村位于羅浮山脈之下,七星耀羅浮黃金綠水通道穿境而過。有一條千年古河長流不斷,清澈見底取名下洞。…[詳細] |
地名由來:
湖鎮鎮始建于唐朝,相傳唐時有一皇姑出巡江南,來到此地不幸病逝,當地居民以賓禮厚葬。朝廷獲悉后,賜建一城,因其四周湖水環繞,儼然城鎮,故名湖鎮。
榮譽排行: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湖鎮鎮榜上有名(柑橘)。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湖鎮鎮人口數量為6.5萬人,位列博羅縣各鎮(街道)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基本介紹:
博羅縣轄鎮。1958年成立新作塘公社,1960年更名為湖鎮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冬撤區建鎮。地處博羅縣中部,距縣城18公里。面積117.3平方公里,人口2.4萬。205國道貫穿全鎮,交通便利。轄湖鎮、陳村、光輝、東風、新作塘、下邊、連塘、顯崗、釣湖、下村、新風、梅潭、水心圍、和睦、鄒村、金星、崗南17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工業以外向型為主,建立了釣湖、臺高、東風3個高科技電子開發基地。有電子、微型電腦、銅箔、陶瓷等10多個行業。農業主產水稻、花生、甘蔗。建立了蔬菜、水果、水稻、水產養殖四大三高農業基地。
文化旅游:
廣東航天農業科技生態園位于博羅縣湖鎮鎮下村農場,距離縣城15公里,距離羅浮山景區10公里,以中部通道為界分為南北兩區,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示范場以現有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農業增
湖鎮圍距博羅湖鎮對面一公里多的地方,有一座至今保留完整的古村落,叫湖鎮圍。湖鎮圍村口有個四十多畝的大湖塘,呈彎月形環護著古村落。原先按北斗七星的天象設有七座土墩,墩高十米,村人稱七座土墩為“
東方樹玫瑰園位于博羅縣湖鎮鎮茶山村,占地200多畝,以樹狀玫瑰為主題建設,是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除了賞花外,還有玫瑰迷宮、生肖園、兒童親子樂園等游樂場所。
怡情谷旅游度假區位于博羅縣湖鎮鎮下洞良村,是一個集生態旅游、溫泉旅游、別墅度假、戶外探險、熱情-漂流、休閑觀光、餐飲美食與一體的度假旅游勝地。夏日漂流,冬日溫泉療養,娛樂養生兩不誤。
歷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年),設善政司巡檢署。
崇禎二年(1629年),為博羅縣善政巡司湖鎮約。
清代,設湖鎮司,城內建有貿易市場人和墟,后改湖鎮墟。
民國時期,屬八區八德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鄉屬四區。
1952年7月,改屬八區。
1955年10月,屬響水區。
1956年12月,撤區并鄉屬湖鎮鄉。
1958年10月,屬新作塘人民公社。
1960年,析置湖鎮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設區。
1986年冬,撤區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