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潮州市 > 潮安區 > 文祠鎮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文祠鎮

[移動版]
地名:文祠鎮隸屬潮安區
區劃代碼:445103116代碼前6位:445103
行政區域:廣東省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粵U
長途區號:0768 郵政編碼:521000
轄區面積:約71.7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8萬人
人口密度:約251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1個社區、22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文祠社區~001鎮中心區
1956年稱文祠鄉,1960年成立文祠公社,1987年建鎮。1959年設立文祠社區。…[詳細]
石坑村~200村莊
石坑村 石坑村包括柴杭、仙谷、秉坎、麻池下、大路下5個自然村。主村柴坑,因過去村民大多經營木材買賣而得名。柴杭為翁姓,先輩翁世茂;大路下為謝姓。20…[詳細]
東社村~201村莊
東社村 東社村包括合佩、圓墩下、茶輋3個自然村。主村合佩,村名取“續祖繼業”之義,張姓,先輩張霖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從福建寧化遷來;圓墩下為謝…[詳細]
竹園村~202村莊
竹園村 竹園村包括竹園、宮前、大東埡3個自然村。主村竹園,以盛產竹子得名,張姓,先輩張仲信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從福建興化蓮花石璧村遷來,宮前…[詳細]
李工坑村~203村莊
李工坑村 李工坑村包括李工坑、黃竹洋、葵埕3個自然村。主村李工坑,雷姓,畬族。相傳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先輩雷承車從福建汀州龍巖遷來。那時此地已…[詳細]
如意溪村~204村莊
如意溪村 如意溪村包括翁厝、張厝和三家莊3個自然村。翁厝為翁姓,張厝為張姓,三家莊為邱姓。因這里有一小溪,溪名如意,故統稱為如意溪。最早創村的是三家…[詳細]
坪坑村~205村莊
坪坑村 坪坑村包括謝厝、張厝、堤頭、寨后、黃土溜5個自然村。主村張厝,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登榮合佩張鏑萬到此創鄉。謝厝為謝姓,堤頭為謝姓,寨后…[詳細]
西社村~206村莊
西社村 西社村包括松坑、鴨頭洋、鴨背、樟坑、太平坑5個自然村。鴨頭洋、鴨背、樟坑都為廖姓;松坑、太平坑都為李姓。主村鴨背,因地形似鴨的脊背得名,村創…[詳細]
石柱坑村~207鎮鄉結合區
石柱坑村 石柱坑村原稱石頭坑,因村前后多石頭得名。1958-1988年稱鋼石,1989年改稱石柱坑。廖姓,先輩廖六一(得安)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詳細]
小行村~208村莊
小行村 小行村包括楊厝、蓮塘廖和陳厝3個自然村。過去,村前道路人來人往,逐步形成厝頭埔有小販集結,故人們以行人眾多的反意,稱該村為小行,并將3個自然…[詳細]
赤內村~209村莊
赤內村 赤內村,位于赤水村之內,即比赤水更深入,故稱赤內。全村皆林姓。村創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先輩林積儒來自潮州城望京樓。赤內是個“水果…[詳細]
下赤村~210村莊
下赤村 下赤村包括赤水陳、坑仔李、洋洞和下赤水4個自然村。赤水陳創于明隆慶四年(1570年),先輩陳懂家從福建莆田石榴花腳遷來。洋洞、坑仔李都為李姓…[詳細]
上赤村~211村莊
上赤村 上赤水村包括曾厝、桐樹下、長美3個自然村。這3個村位于赤水上方,故統稱上赤,又稱上赤水。曾厝又稱赤水曾,曾姓,先輩曾振明于明嘉靖四十年(15…[詳細]
赤水村~212村莊
赤水村 赤水村,又稱赤水江。這里是旱區,俗諺云:“三日無雨赤地千里,點鐘(1小時)大雨積水成澇”;村因此得名。曾有江、陳、丁、尤4姓,現均為江姓。江…[詳細]
坑美村~213村莊
坑美村 坑美村俗稱陂坑尾,村創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現有江、劉、張3姓,江姓先輩來自登榮都的赤水江,張姓先輩來自登榮都合佩,劉姓先輩來自饒平縣…[詳細]
南社村~214村莊
南社村 南社村包括埔上、寨頂、寨下、庵前、嶺后曾5個自然村。主村埔上,創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江姓,先輩江必財從福建汀州淮陽遷來。因村處平埔之…[詳細]
河塘村~215鎮鄉結合區
河塘村 河塘村包括東坑、李厝壩、和尚山、月宮、河塘5個自然村。主村河塘,創于明萬歷三十年(1606年),曾姓,先輩曾無攀來自文祠的蘇山村。因村前溪流…[詳細]
銀潭村~216村莊
銀潭村 銀潭村創于明代,有黃、郭、張、魏、楊5姓。主姓黃,先輩饒氏(女)從饒平道韻遷來。該村昔稱饒韻潭,意在紀念饒氏從道韻遷此,村前有一深潭承納北來…[詳細]
新北村~217村莊
新北村 新北村包括云路頭、新厝下、庵邊、丁厝寮4個自然村。主村云路頭,創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先輩邱繼陽從饒平遷來。新厝下為廖姓,庵邊為謝…[詳細]
楠木翁村~218村莊
楠木翁村 楠木翁村,翁姓,先輩翁木居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從水南都饒砂(今磷溪饒砂)遷來,當時這里已有江、文、劉、巫4姓,現僅有翁姓。村因昔時…[詳細]
楠木村~219村莊
楠木村 楠木村創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村因昔日四周多楠木,故名。先輩張派元從登榮都竹園遷來。該村原有張、翁、巫、關、藍、林馬、興、蘇、謝10…[詳細]
望嶺村~220村莊
望嶺村 望嶺村創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翁姓,先輩翁彬友來自文祠的柴杭。村因處于高山峻嶺之上得名。竹木、水果和茶葉為該村的主要收入。2005…[詳細]
中社村~221鎮中心區
中社村 中社村包括寨下、樟培、石門、山下、西寮、柴橋、長背山、后徑、文和坑、蘇山、上江、下江、上珂、下珂14個自然村。寨下創于清順治十八年(1661…[詳細]

地名由來:

清初,在文祠集鎮區建有一祠,名文章祠,后以“文祠”為地名。

基本介紹:

文祠鎮(Wéncí Zhèn)潮州市轄鎮。在市境北部。駐地清初建圩 ,并建文章祠,圩因祠名。1956年稱文祠鄉,1960年成立文祠公社,1987年建鎮。文祠鎮位于潮安縣東北部山 區,距離潮州市區12公里,轄22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8萬人,總面積71.7平方公里。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億元,農民人平收入2786元。

文祠鎮素有“水果之鄉”的美稱,水果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盛產橄欖、枇杷、楊梅、青梅、柿、黃皮等,品種繁多,“文祠橄欖”、“鴨背柿”久負盛名。水果種植業是文祠鎮的主要經濟支柱。近幾年來,文祠鎮黨委、政府提出“希望在山、發展在外”的經濟發展戰略,依據文祠的地

+查看詳細文祠鎮概況>>

榮譽排行:

2017年9月,廣東省林業廳認定文祠鎮為2017年廣東省森林小鎮

文化旅游:

婆姐嶺古道

婆姐嶺古道位于潮安區文祠鎮赤內村婆姐嶺,時代為待定。2016年,婆姐嶺古道被公布為潮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唐末宋初始有先民定居于此。

北宋至清初,文祠屬海陽郡登瀛都。

清至民國期間稱登榮都。

民國三年(1914年)后,改為潮安縣登榮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潮安縣榮意區,與意溪合并。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與意溪分拆,屬潮安縣登榮鄉。

1949年,又與意溪合并稱榮意區。

1950年,榮意區稱第三區人民政府。

1952年,拆三區,文祠建制為文祠區人民政府,期間轄屬村變更繁迭。

1958年9月,再與意溪并置意

+查看詳細文祠鎮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文祠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 久久ri精品视频 | 精品少妇性服务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 香蕉对碰碰97级久久久 | 婷婷久久綜合九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