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合力村 | 隸屬:隴田鎮 |
區劃代碼:440514112202 | 代碼前6位:44051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周圍溝渠交錯,昔年是牧牛之地,稱牛溝村,后改名合力村,寓意同心協力。村委會駐地合力村,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廣東省鄉村振興局確定合力村為2021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單位。
2019年9月,合力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合力村地處和惠公路北側,毗鄰成田鎮,地勢偏低。全村現有250戶,常住人口1295人,耕地面積340畝,系隴田鎮的一個以農、漁為主產業的純農貧困村。
村黨支部、村委會“兩委”干部5人,黨員27人,3個村民小組,村民代表25人。
目前村企業有舊塑料加工廠一家,村集體收入靠魚池淡水養殖承包收入,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收入及外出務工收入。
歷年來,村“兩委”干部,在市、區各局領導及鎮委、鎮政府同志重視及支持下,一心為村民辦實事,相繼改造舊學校建成新教學樓;從成田鎮駁接水龍管道,解決村民飲水難;將村土路鋪設成混凝土路面;建設老年人活動室;寨前埕鋪筑為混凝土埕面并架設欄桿;更新照明線路并
歷史沿革:
明萬歷年間(1573-1619),世居村民為陳氏一姓。
明初年間,先祖由福建龍溪縣遷徙潮安庵埠,十八世碧安祖由庵埠遷入創村。
初稱牛溝村,后改為合力村。
明、清至民國初期隸屬潮陽縣峽山都,1921年隸屬潮陽縣第七區。
1950年屬沙隴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珠長大隊,1975年珠長大隊拆分為珠埕、高埔、合力、墩灶四個大隊稱合力大隊,1983年屬珠埕鄉,1986年改為合力村委會,1992年屬珠埕管理區,19
周邊相關:
合力村附近有東山湖溫泉度假村、都爺祠、翠峰巖景區、祥符塔、仙湖景區、田心灣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燜釀鱔卷、糖蔥薄餅、焗袈裟魚、炸荷包魚、紅燜海參、紅燜明皮等特產,有鑲嵌(嵌瓷)、大寮嵌瓷、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