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華里西村 | 隸屬:司馬浦鎮 |
區劃代碼:440514104204 | 代碼前6位:44051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其祖先歐姓從達濠下尾村遷此,初名下尾歐村,后因與貴嶼鎮華里東村接壤,練江環繞地,形宛一對花鯉,“花”與“華”同音,“鯉”與“里”同音,處村西部,故稱華里西。村委會駐地華里西村,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華里西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華里西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華里西村榜上有名。
2019年9月,華里西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華里西村位于司馬浦鎮鎮區北面。總面2.9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8.44畝。全村1516戶,總人口9386人,勞動力資源4225人。村設黨總支部1個,下設7個支部,“兩委”干部9人,黨員151人。2009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工商各稅近3000萬元,人均收入5841元,集體經濟收入265萬元。先后獲“汕頭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省模范村民委員會”、“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是汕頭市人造絲花生產基地、革命老區村。
村有水泥路連接324國道,交通方便。農業以水稻、甘薯為主。工業主要有絲花、五金、塑料、電子配件、服裝、玩具
歷史沿革:
創村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曾稱下尾歐村,后改為華里西村。
明、清至民國初期隸屬潮陽縣洋烏都,民國十年(1921)隸屬潮陽縣第九區。
1950年屬上練鄉,1958年公社化時稱華里西大隊,1983年稱華里西鄉,1986年改為華里西村委會,1992年稱華里西管理區,1999年恢復華里西村委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華里西村附近有東山湖溫泉度假村、都爺祠、翠峰巖景區、祥符塔、仙湖景區、田心灣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燜釀鱔卷、糖蔥薄餅、焗袈裟魚、炸荷包魚、紅燜海參、紅燜明皮等特產,有鑲嵌(嵌瓷)、大寮嵌瓷、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