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槐東村 | 隸屬:蓮下鎮 |
區劃代碼:440515102212 | 代碼前6位:44051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槐東村”指宋朝末年,王姓始祖王淳流為避景炎之亂,自福建莆田遷此定居。后其他姓氏遷入聚居。以王姓為主,村落稱上王。屬蘇灣都南洋村(清朝末年改稱蓮陽),也稱南洋下社。1938年“上王”獨立設村時,取北宋王祐“手植三槐于庭,兆其后代顯貴”之典故,以槐庭遺澤之意,村名槐澤。1973年析為兩村,以蓮陽大街為界,西為槐澤村,東為槐東村。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槐東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槐東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槐東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槐 東
槐東與槐澤原為同一村落,古稱上王或王厝。南宋末年(約1276年),福建莆田王姓為避“景炎”之難遷居到此,后張、楊、李諸姓陸續遷入。1938年,因傳有“北宋王佑手植三槐,兆其后代顯貴”之事,取“槐庭遺澤”之意,改稱槐澤。槐澤商貿歷史悠久。早在明末時,這里已經是活躍的市集,稱“市內埠”。清康熙年間,卡路下設有貨運碼頭,商船來往香港、泰國等地。清嘉慶年間,兩院祠內設有義塾,這也是當時全縣的幾所義塾之一。清末,這里已有厚豐、瑞豐等錢莊和益泰當鋪、郵政代辦所和貨運碼頭,并開始有錫紙業。1900年創辦的廬真畫館是全縣第一家照相館。抗戰前夕為商業的全盛時期,當時這里有市街和商業區14處,商
歷史沿革:
槐澤與槐東原為同一村落,古稱上王,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稱槐澤,1973年改稱槐東。
前屬海陽縣蘇灣都。
明成化十三年屬饒平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屬澄海縣蘇灣都。
1921年廢都設區,屬蘇南區。
1946年屬蓮南鄉。
1950年與建陽、許厝、李厝宮合為槐睦鎮。
1952年槐澤析為槐澤、槐東兩個鄉。
1953年撤銷槐睦鎮,槐澤、槐東兩鄉又合為槐澤鄉,屬二區。
1956年與許厝、李厝宮合稱槐澤鄉。
1957
周邊相關:
槐東村附近有前美古村、陳慈黌故居、名賢余氏家廟、德華民俗文化公園、樟林天后圣母廟、樟林古港等旅游景點,有橄欖菜、酸咸菜、東里豬腳飯、鹵鵝、豬頭粽、樟林鼠曲粿等特產,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燈謎、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