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鵲巷村 | 隸屬:隆都鎮 |
區劃代碼:440515101208 | 代碼前6位:44051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鵲巷村”指相傳村落始創于宋朝末年,原名盧厝。后一次大堤決口,房屋沖毀,村民大部死亡,幸存者逃難他鄉,盧厝人去名在。明朝時林姓到此居住,逐漸成村,該村榕樹茂密,喜鵲(當地人稱為客鳥)群棲于此,故名客鳥巷。1953年改稱鵲巷。
基本介紹:
鵲巷村,俗名客鳥巷,位于隆都鎮西南部,距店市1公里,村落厝居呈塊狀分布,占地面積2.4平方公里,F有住戶1366戶,人口5300人,耕地1395畝,土壤屬沙質土,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甘蔗、番石榴、荔枝等。2009年,全村工業總產值4590萬元,農業總產值875萬元,人均收入3465元。該村的燥炒豬肉皮是傳統的工副業,產品遠銷國內外。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革命并參與指揮黃岡丁未起義的林國英(字偉侯)即是該村人。
鵲巷村與上北村、前埔村、上西村、前溝村、下北村、南溪村、樟籍村、后溪村、店市社區、后埔村、后溝村、福洋村、東山村、前美村相鄰。
文化旅游:
林國英故居 位于澄海市隆都鎮鵲巷村。建于清代。為硬山頂建筑,占地面積100平方米。 林國英(1878—1951年),澄?h隆都鵲巷村人。早年留學日本,結織孫中山,并參加同盟會。1907年受孫
歷史沿革:
相傳村落始創于宋朝末年。
前屬海陽縣隆眼城都。
明成化十三年(1477)屬饒平縣隆眼城都。
1949年10月屬澄海縣隆都區。
1953年福洋、尾頭、鵲巷、盧厝合稱鵲巷鄉。
1956年鵲巷鄉、前埔鄉、前溝鄉、樟籍鄉合稱樟籍鄉,屬四區。
1958年成立澄?h人民公社,屬第二支隊211團。
1959年設鵲巷生產大隊,屬隆都人民公社。
1984年1月設區建鄉,設鵲巷鄉,屬隆都區。
1986年11月撤區置鎮,設鵲巷村,屬隆都
周邊相關:
鵲巷村附近有林國英故居、前美古村、陳慈黌故居、名賢余氏家廟、德華民俗文化公園、樟林天后圣母廟等旅游景點,有橄欖菜、酸咸菜、東里豬腳飯、鹵鵝、豬頭粽、樟林鼠曲粿等特產,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燈謎、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