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莊鎮 | 隸屬:禪城區 |
區劃代碼:440604100 | 代碼前6位:44060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E |
長途區號:0757 | 郵政編碼:528000 |
轄區面積:約7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0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莊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內有南莊村,故名。2003年2月,批準設立后沿用至今。…[詳細] |
吉利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內有吉利村,故名。2003年2月,吉利社區居民委員會批準設立后沿用至今。…[詳細] |
人和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內有人和路,故名。2014年,批準設立后沿用至今。…[詳細] |
河畔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因轄區位于吉利河畔旁邊,故取“河畔”而得名。…[詳細] |
綠島社區 | ~005 | 鎮中心區 | 綠島社區居民委員會位于佛山市禪城區禪西新城核心區南莊鎮綠島湖片區,綠島湖片區周邊配套有著1500畝的生態活水湖、20萬平方米的濱江實地公園、數千只鷺鳥…[詳細] |
羅南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羅南村位于禪城區南莊鎮西部,面積4.75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519人,黨員116人,外來人口約1萬人。
近年來,在上…[詳細] |
南莊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南莊村地處于南莊鎮中部,全村占地約4.05平方公里,現有自然村四條,相應設為四個村民小組,分別是羅元村民小組、南莊村民小組、杏邊村民小組和澳沖村民小組…[詳細] |
紫南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1958年10月,成立南莊公社時稱紫南大隊。1983年11月,撤社改區為南莊區公所紫南鄉。1987年2月,撤區建鎮改稱南莊鎮紫南村民委員會。1989年…[詳細] |
紫洞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紫洞位于北江下游,是西北江航運的要道,水運交通發達。
紫洞有六個自然村,是以種稻、養魚為主的農業生產地區,當時分配水平很低,直到1959…[詳細] |
湖涌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湖涌位于南莊鎮北部,河涌交錯,有六水四基之稱,門前碧水之美。轄區面積3.68平方公里,有七條自然村,羅、簡兩姓,常住人口2900多人,外來暫住人口10…[詳細] |
東村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東村地域是東平河道的沉積地帶,由沙泥淤積而成的沙洲。它地處溶洲之東而得名。東村地域面積約1.75 平方公里,昔日為水網地帶,今天卻公路交織,自從石南大…[詳細] |
上元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上元村地處南莊鎮邊境,與佛山市石灣區只一河之隔,有石南大橋貫通,南臨順德樂從,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是南莊鎮陶瓷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也是南莊經濟發展較早,…[詳細] |
溶洲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溶洲位于南莊鎮東北部,北面與石灣隔河相望,南面隔河與賀豐、順德樂從為鄰。面積為6平方公里,有10條自然村,常住人口7000人,外來人口7000人。
…[詳細] |
堤田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堤田村屬于典型的水鄉,有濃厚的水鄉特色,河涌縱橫,小橋遍村。面積2.7平方公里,水陸面積比例為7:3。堤田新公路與石南路和佛開高速公路、南莊站相連,對…[詳細] |
羅格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羅格村位于南莊鎮北部,羅格圍腹地。總面積為4.74平方公里。境內河涌縱橫交錯,淡水資源豐富,魚塘業養殖面積1939畝,年上水量984000公斤。境內有…[詳細] |
吉利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吉利村位于南莊鎮中部,轄內有20條自然村,設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577人,面積為3.5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內水陸交通便利,形成―個網絡性的水陸交通樞…[詳細] |
龍津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龍津村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常住人口3000多人,外來人口4000多人。面積約4.5平方公里。
七十至八十年代經濟收入只靠農業生產,但收入不高…[詳細] |
醒群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醒群村位于南莊鎮之南,面積4.41平方公里,下設九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200人,外來人口2000人。
三大產業穩步發展,農業生產以魚塘…[詳細] |
村尾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村尾村位于南莊鎮南面,總面積為130公頃,一條自然村,村內只分東、南、中、西四條大街。河涌環抱全村,轄十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2000多人,外來人口為2…[詳細] |
梧村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梧村位于南莊鎮南部,東南方與順德揚教相鄰,面積約3平方公里,有自然村兩條,村民小組15個,常住人口四千余人,外來人口二千余人。
工農業發展情況:
…[詳細] |
河滘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河滘村位于南莊鎮東南面,與順德連接,轄區包括兩個自然村,即四村(包括姓陸、姓潘、姓梁、姓何、姓鄭),五村(包括姓蒙、姓黎),清朝時屬鰲頭堡。
…[詳細] |
杏頭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杏頭村位于南莊鎮南面,東鄰順德市,全村面積3.58平方公里,橫跨村內的公路有樵樂路、吉杏路。佛開高速公路開平方向的上落口位于杏頭村西部。交通較為方便。…[詳細] |
賀豐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賀豐村東面與順德理教村相鄰,南面與杏頭村委會相連,西面與吉利村委會相連,北面至吉利河水道。村面積總計2.5平方公里,水陸比例約為6:4。村委會下設九個…[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羅姓人從韶關南雄珠璣巷南下,并用竹籃裝載祖先靈位到此地定居,后成村落,并取名“籃裝”,后人遂取其諧音“南莊”而得名。
基本介紹:
南莊鎮位于禪城區西部,面積76.7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至2014年底,南莊鎮總戶數26372戶,戶籍人口84601人,外來人口約6萬人,有國家級生態村1個,廣東名村1個,省宜居示范村莊2個,市級生態村18個。南莊鎮自古以“桑基魚塘”著稱,水系發達,河網交錯,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新打造的休閑生態景區綠島湖,湖體面積1000畝,附屬河網面積500畝,是市民休閑度假的勝地。
南莊鎮是中國建陶第一鎮、中國陶瓷商貿之都,曾獲廣東省鄉鎮企業十強鎮、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宜居城鎮等稱號,2014年被評為廣東名鎮。南莊鎮是全國知名品牌較集中的鎮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南莊鎮位列第220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南莊鎮位列第87名。
2024年4月,南莊鎮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南莊鎮入選。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南莊鎮位列第220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南莊鎮位列第83。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南莊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莊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167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南莊鎮榜上有名。
文化旅游:
紫南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東臨紫洞大道,南與南莊相接,西靠北江支流,并建有南莊碼頭,北與紫洞為鄰,季華西路、禪港西路貫村而過,與紫南路、信德路構成兩縱兩橫的四條井字主干道路,地理位
三華羅氏大宗祠位于禪城區南莊紫洞三華村。三華羅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末,清代重建。原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兩側還有由青云巷相間的四進廂房,左右對稱,整齊劃一,美觀大方,占地約2000平方米
隆慶陳氏宗祠及古官道位于禪城區南莊羅南隆慶村。隆慶陳氏宗祠,又名“聚德堂”,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為三進四合院式平面布局,保存較好。隆慶古官道為隆慶村通往外地的一條主要通道,全
鄧群崗遺址位于禪城區南莊吉利鄧群崗。遺址文化層厚約1-1.5米,遺物主要是蜆殼;灰、紅陶片;石錛、石片等,石質與西樵山遺址出土的相同。這是我市保存較好的貝丘遺址之一。原南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現
信息來源:禪城區人民政府網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南莊分為綠潭堡,鰲頭、龍津、吉利堡和溶洲堡三個堡,分屬南海縣江浦司鼎安都和五斗口司西淋都(后“都”改稱“司”)。
清康熙三十年(1691),江浦巡檢司署由西樵簡村移至龍津堡(今南莊龍津村騰涌)。
清乾隆五十年(1785),南莊分為綠潭、鰲頭、龍津、吉利和溶洲堡,仍屬江浦司和五斗口司。
清宣統二年(1910),南莊分為綠潭、溶洲、吉利、鰲頭堡。
民國初期為紫羅澳、鰲龍吉、溶洲等鄉,分屬南海縣第六區
羅登賢(1905~1933),原名光,化名光生,今禪城南莊鎮紫洞村隔巷人。民國11年(1922年)參與發動工人成立維護工-益的太古船廠工會。接著又發動鐵工、鉛銅鐵喉和鎢廠等行業工人成立香港金屬業工會,
區劃: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