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茶山鎮 | 隸屬:東莞市 |
區劃代碼:441900103 | 代碼前6位:441900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S |
長途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轄區面積:約56.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387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茶山圩社區 | ~002 | 主城區 | 茶山圩社區位于東莞市茶山鎮的中心區,毗鄰茶山村、下朗村、上元村、南面緊靠寒溪河畔,轄區面積1.0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720多人,外來人口3700多人…[詳細] |
茶溪社區 | ~003 | 主城區 | 2009年,經東莞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詳細] |
上元村 | ~200 | 城鄉結合區 | 上元村地處茶山鎮西南部,由上元村第一村民小組、第二村民小組、上周塘村民小組、下周塘村民小組四個村民小組組成,轄區面積4.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20人…[詳細] |
茶山村 | ~201 | 主城區 | 茶山村位于茶山鎮鎮中心區,與茶山圩緊密相連,占地面積有2.13平方公里,下轄有三個村民小組,茶山村戶籍人口有1785多人,外來常住人口有4000多人。…[詳細] |
下朗村 | ~202 | 主城區 | 下朗村地處茶山鎮中心區,南交新石大路與寒溪河,西吻安泰路和莞龍路,東通東部快速干線,北鄰東莞火車站,交通十分便利。轄區總面積1.732平方公里,戶籍人…[詳細] |
橫江村 | ~203 | 主城區 | 橫江村地處東莞市茶山鎮西北面,全村總面積3.1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中約3000人。我村地理位置優越,茶山鎮中心商貿區規劃大部份位于我村轄區,鎮主干道石…[詳細] |
盧邊村 | ~204 | 城鄉結合區 | 盧邊村位于茶山鎮南部,與寮步接壤,臨近東部快速路,十多分鐘車程可到達東莞市區。盧邊村周邊環境優美,前有寒溪河畔,后有翠綠群山環繞,盛產荔枝、龍眼等農業…[詳細] |
寒溪水村 | ~205 | 村莊 | 寒溪水村地處東莞市茶山鎮南邊,毗鄰東莞市寮步鎮交界處,距離東莞市中心區約15公里,南北至寒溪河,就近石大路和東部快速干線,到東莞火車站只需10分鐘車程…[詳細] |
增埗村 | ~206 | 主城區 | 增埗村位于茶山鎮西南方,座落于寒溪河、黃沙河之間,與寮步鎮、東城區接壤,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增埗村面積6.25平方公里,村轄下有沙墩、盧屋、塘邊三…[詳細] |
南社村 | ~207 | 村莊 | 南社村位于茶山鎮東南面,距離東莞市區約18公里, 交通便利,占地面積4.13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690人,外來人口約1萬人。2016…[詳細] |
塘角村 | ~208 | 村莊 | 塘角村位于茶山鎮東北部,轄區面積2.83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199人。2017年,村組兩級經營總收入6311萬元,經營純收入4216…[詳細] |
京山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京山村委會位于茶山鎮北部,面積3.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500多人,與石龍、東城接壤,廣深高速電氣化鐵路穿區而過,莞龍路、石大路、茶山鎮環城路連貫全村…[詳細] |
博頭村 | ~210 | 村莊 | 博頭村位于東莞市茶山鎮北部,地處東江南畔,北鄰石龍鎮,南緊臨規劃中的東莞新客運站,東連東莞生態園,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莞龍路、鎮15號路等市鎮主干道與周…[詳細] |
沖美村 | ~211 | 城鄉結合區 | 東莞市茶山鎮沖美村座落于茶山鎮北面、茶山鎮15號路旁,東接塘角村,南連下朗村,西接石龍鎮西湖村,北連博頭村。沖美村于宋末立村,面積為0.64平方公里。…[詳細] |
粟邊村 | ~212 | 主城區 | 粟邊村位于茶山鎮東南部,地處茶山、橫瀝、東坑交界處,北靠茶山偉建工業園,毗鄰東莞生態產業園,東部快線、生態園大道、圓山路等市鎮干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詳細] |
劉黃村 | ~213 | 城鄉結合區 | 劉黃村位于茶山鎮東面,全村面積1.5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14人,外來人口3500人。圓山路、東部快速干線為村內主要道路,可直通茶山及東坑、寮步等鎮…[詳細] |
孫屋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孫屋村位于茶山鎮東南部,戶籍人口722人,外來人口1180人,轄區面積0.78平方公里,圓頭山大道貫徹孫屋村。
孫屋村現有企業38多家,主要經營…[詳細] |
超朗村 | ~215 | 主城區 | 1953年成立超朗鄉府;1956年分出,成立超朗高級農業合作社;1959年稱超朗大隊;1983年改為超朗鄉;1987年改為超朗管理區;1999年改超朗…[詳細] |
地名由來:
南朝梁武帝時,僧人建雁塔寺,后鄉人沿山種茶,故名。
基本介紹:
茶山鎮位于東莞市中北部,座落在東江支流寒溪河畔,距市區10公里,下轄16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全鎮面積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5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4.5萬人。
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據《茶山鄉志》載,梁武帝時(502—519年)鄉人創建雁塔寺,僧人沿山種茶,茶山之名由此而起,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自古茶山,人杰地靈,先后涌現出抗元英雄葉永清、理學家林光、兩廣提督謝遇奇、史志文學家袁莞沙、知名畫家黃般若、詩畫家陳逸云、原廣東省人大委員會副主任羅克明、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區府副主席羅立斌等杰出人物。茶山境內現有南社明清古村落、東岳廟、麥屋古村等文化古跡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茶山鎮位列第67名。
2024年7月,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發布,茶山鎮榜上有名,位列第70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茶山鎮位列第60名。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茶山鎮入選。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茶山鎮位列第68位。
2023年9月,2023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茶山鎮位列第66。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茶山鎮位列第74。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茶山鎮上榜。
2022年9月,2021中國百強鎮名單揭曉,茶山鎮位列第65位。
文化旅游:
南社古村位于茶山鎮,為明清古村落。整體造型像一條船,節慶有傳統婚慶表演。這里的交通也很方便,里面也有吃飯的地方。這里是有著800年歷史的南社明清古村,雕花翹檐式古舊建筑櫛次鱗比,古建筑群保存
東岳廟,又名東岳行宮,位于象山村象嶺南麓,始建年代不詳,廟坐北朝南,占地1000平方米,供祀的是東岳大帝眾神體系。該廟重建于南宋紹熙五年(1194),明正德十五年(1520)劉距重修、擴建,
茶山牛過蓢古村,位于生態園管委會附近,屬茶山鎮超朗行政村。原稱“樓閣蓢”,因語音相近,被訛稱為“牛過蓢”,俗稱“牛角蓢”。由于村里大部分村民姓麥,故又稱為“麥屋”。于南宋初年立村,距今已有8
百歲翁祠,又名社田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北一40號左側約10米,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清光緒十年(1884)、中華民國六年(1917)、1999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間三
謝遇奇家廟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東坊47號左側,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3.75米,總進深21.35米,占地面積
歷史沿革:
在元代,茶山叫文順鄉,又稱茶園,屬京山司管轄。
明、清時以鄉管都,茶山屬第三都。
1931年屬東莞第六區管,稱茶山鄉。
1948年茶山劃歸東莞縣第二區管轄。
1949年屬東莞縣第五區,仍為茶山鄉。
1953年轉屬東莞縣第二區管轄。
1954年6月成立鄉級鎮,稱茶山鎮,仍屬第二區管轄。
1955年9月,第二區改稱石龍區。
1957年12月,撤區并大鄉,石龍區析分為石龍、茶山兩個大鄉。
1958年,撤大鄉建立人民公社,
林光,明代學者,字緝熙,廣東東莞人。少時家貧就在春光的燈下讀書。十七歲補庠生,明成化元年(1465年)中舉人。成化五年(1469年),上京會試,下第,適與同下第的陳獻章相遇,話很投機,同船南返。至新會
區劃: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