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蛤地社區 | 隸屬:南城街道 |
區劃代碼:441900004015 | 代碼前6位:441900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S |
長途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廣東省鄉村振興局確定蛤地社區為2021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一、社區地理位置、人口構成、居民小組數
蛤地社區位于東莞市城區東南部,東莞大道旁,轄區面積約8平方公里,下設10個居民小組,常住戶籍人口數2658人(漢族,客家人),新莞人約8000人。社區內有市一級聯辦小學一所,幼兒園一家,醫療所3間,農村信用社一間。
二、社區的歷史及名稱來歷
蛤地屬丘陵地帶,自然環境和耕作條件比較差,為邊遠山區。最早為吳氏一族居住,后由于外來人的遷徙定居,故外姓不斷增加,從而逐漸成村,由于賴氏一祖墳位于蛤地村的中心地段,形似-,人們將這一奇特的祖墳地稱為“蛤地” (客家人俗稱祖墳地為“地”)。蛤地的名稱由此而來,沿用至今。
解放初期,蛤地從屬于東莞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至1956年11月,為篁村區蛤地村;1956年至1983年9月,為篁村區蛤地鄉;1983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蛤地管理區;1999年11月至2002年10月,為蛤地村民委員會;2003年5月,命名為蛤地社區居委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蛤地社區附近有海戰博物館、東莞可園、華陽湖濕地公園、鴉片戰爭博物館、東莞植物園、南社明清古村落等旅游景點,有莞香、麻涌香蕉、東莞荔枝、莞草、東莞千角燈、石龍麥芽糖等特產,有東莞木魚歌、東莞咸水歌、廟會(茶園游會)、東莞龍舟制作技藝、東莞賽龍舟、東莞麒麟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