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井岸鎮 | 隸屬:斗門區 |
區劃代碼:440403107 | 代碼前6位:44040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C |
長途區號:0756 | 郵政編碼:519000 |
轄區面積:約10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1.41萬人 |
人口密度:198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紅旗社區 | ~001 | 主城區 | 紅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朝陽社區 | ~002 | 主城區 | 據查縣城建設初期,城區布局規劃為3個小區,其中朝陽是老城區住宅,1976年后,經濟漸萌復生機,工商業和各種事業發展促使縣城布局的變化,1978年至19…[詳細] |
紅衛社區 | ~003 | 主城區 | 紅衛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統建社區 | ~005 | 主城區 | 統建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長亨社區 | ~007 | 主城區 | 長亨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飛龍社區 | ~008 | 主城區 | 飛龍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美灣社區 | ~009 | 主城區 | 美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南灣社區 | ~010 | 主城區 | 南灣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南峰社區 | ~011 | 主城區 | 南峰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新偉社區 | ~017 | 主城區 | 新偉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南潮村 | ~200 | 主城區 | 清朝乾隆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南朝村,歸中山縣第八區龍泥鄉管轄。1965年改稱南朝隊,歸斗門縣坭灣公社坭灣大隊管轄;1984年改稱南朝鄉,歸…[詳細] |
坭灣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清乾隆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坭灣村,歸中山縣第八區龍泥鄉管轄。1953年成立坭灣鄉,歸中山縣第八區管轄。1965年改稱坭灣大隊,歸斗門縣白蕉…[詳細] |
尖峰村 | ~202 | 主城區 | 清末年,屬香山縣。民國時期,屬中山縣八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中山縣。1965年,屬斗門縣坭灣公社坭灣大隊尖峰生產隊。1978年,屬斗門縣坭灣公社…[詳細] |
東風村 | ~203 | 村莊 | 1969年高州建良德水庫,部分村民由高州遷入,成立東風大隊,歸坭灣公社管轄;1984年改稱東風鄉。1986年稱東風村委會,歸井岸鎮管轄,并沿用至今。…[詳細] |
五福村 | ~204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五福生產大隊,歸中山縣第八區屬坭灣公社管轄。(1969年曾歸屬現東風村委會,1979年劃出)。1984年改稱五福…[詳細] |
新堂村 | ~205 | 村莊 | 清光緒年間建村,稱小沙堂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新堂村,歸中山縣第八區龍泥鄉管轄。1961年稱新堂生產大隊,歸白蕉區坭灣公社管轄。1965年改稱新堂…[詳細] |
新青村 | ~206 | 城鄉結合區 | 1911年立村命名為正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正沖生產大隊,歸中山縣白蕉區坭灣公社管轄。1965年改稱新青生產大隊,歸斗門縣白蕉公社管轄;1984…[詳細] |
西埔村 | ~207 | 城鄉結合區 | 清光緒年間(公元1886年)取名西埔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歸中山縣第八區乾東鄉管轄;1961年改西埔大隊,歸東澳公社管轄;1965年復稱西埔村,歸…[詳細] |
草朗村 | ~208 | 村莊 | 1931年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草朗村,歸中山縣第八區乾東鄉管轄;1961年稱草朗生產大隊,歸東澳公社管轄。1965年仍稱草朗生產大隊,歸斗門縣…[詳細] |
雞咀村 | ~209 | 村莊 | 因該村民委員會位于雞咀村,故名。清朝光緒年間農民圍墾定居立村,屬乾務公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雞嘴沖村,屬中山縣第八區乾東鄉;1965年改稱雞嘴隊,…[詳細] |
黃金村 | ~211 | 村莊 | 黃金村位于井岸鎮南端,靠近雞啼門水道,寧靜秀麗。歷來主要以農業種養業和捕漁為經濟發展支柱,2011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村”。
隨著城市發展,黃金村附…[詳細] |
北澳村 | ~213 | 主城區 | 清朝同治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北澳村,歸中山縣第八區龍泥鄉管轄。1961年改稱北澳生產大隊,歸中山縣白蕉區坭灣公社管轄。1984年改稱北澳鄉…[詳細] |
龍西村 | ~214 | 城鄉結合區 | 明朝洪武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龍西村,歸中山縣第八區乾東鄉管轄;1958年改稱龍西生產營,歸斗門大公社白蕉耕作區管轄;1965年改稱龍西大隊…[詳細] |
西灣村 | ~215 | 村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西灣生產大隊,歸坭灣公社管轄;1984年改稱西灣鄉管理區,歸井岸鎮管轄;1986年改稱西灣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黃楊村 | ~216 | 村莊 | 清朝同治年間立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分為大黃楊村和小黃楊村2個自然村,歸中山縣第八區龍泥鄉管轄;1961年合并稱黃楊生產大隊,歸大托公社管轄。196…[詳細] |
新青科技工業園 | ~400 | 主城區 | …[詳細] |
地名由來:
井岸鎮原為井岸村,由陳、何、黃三姓聚居的3個自然村組成。該村形成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因地處黃楊山中,黃楊河西岸,顧四面環山似井,因而名。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井岸鎮位列第390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井岸鎮位列第21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井岸鎮位列第385位。
2023年10月,井岸鎮被評定為2023年廣東省森林城鎮。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井岸鎮位列第321。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井岸鎮上榜。
2021年10月,井岸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403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井岸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井岸鎮人口數量為21.41萬人,位列斗門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基本介紹:
井岸鎮地處斗門區城區,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域面積108平方公里,總人口近9萬。交通發達.信息快捷,基礎設施完善,商品經濟活耀,社會安定祥和,被國家民政部評為"中國鄉鎮之星"。
近年來,他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實際利用外資2億多美元,外向型工業飛速發展。世界聞名的美國DII跨國電子集團公司、臺灣利銘城燈飾有限公司等企業相繼在井岸投資設廠,全鎮逐步形成以電子、通訊、燈飾、家私等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已成為國內外商人置業的寶地。
隨著園區配套設施的日趨完善,井岸鎮未來發展潛力將更加強勁。設立在該鎮的珠海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新青科技工業園可享受國家高新產業的優惠政策 和珠海市
文化旅游:
鱷魚島是珠海旅游新的熱點之一,島上養殖了1990年至1995年先后從泰國、馬來西亞引進的100多條灣鱷,幾年來已人工孵化出幼鱷100多條;目前又從安徽引進本土揚子鱷70條,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白藤湖度假區位于斗門縣井岸鎮東南3公里處,1984年建成中國生座農民度假村,因湖得名,并發展為今日的旅游城。全城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已建成12萬平方米。現已建成國
斗門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龍西村霞山北麓,建于1980年,是斗門縣(區)人民政府為紀念斗門地區在各戰爭時期和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斗爭中犧牲的烈士而立。紀念碑
張世杰墓位于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黃楊村后的黃楊山山坡上。始建于宋末元初,清乾隆十三年(1748)香山縣知縣張汝霖重修。灰砂墓,東北向,面積203平方米。墓呈交椅形,有金井、三重擋土回嶺、兩邊擺
霞山公園位于井岸鎮西南部霞山南麓。霞山公園三面環山,中間有一個小水塘。公園總面積約160畝,其中陸地面積約25畝,湖中水面積約135畝,環湖的水坭路1.4公里。園內花卉具備,果木繁多,是斗門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坭灣人民公社一個生產隊。
1965年7月,斗門建縣后井岸成為縣城。
1972年8月,建立井岸鎮。
斗門縣沿海江河皆有出產,尤以黃金附近河段產風鱔歷史最長,數量最多,體肥肉嫩,暢銷港澳、日本。炒食清脆香爽,燜食膠滑甘甜。( 珠海)黃金風鱔是廣東省珠海市
區劃: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