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甘圍村 | 隸屬:橫陂鎮 |
區劃代碼:440785100207 | 代碼前6位:440785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J |
長途區號:0750 | 郵政編碼:529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從甘春和圍村兩大村各取一個字組合成的,稱甘圍;村委會設在甘圍村,故名。
基本介紹:
甘圍村委會位于橫陂圩西面9公里,西鄰陽江市,人工開挖的甘汾河貫通其境。境內高山低丘,偏沙土壤,總面積11.92平方公里。2008年甘圍村共15條自然村分15個村民小組,495戶1686人,水田1760畝,旱地142畝,山地7496畝,魚塘284畝。甘圍村1998年建成全市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甘圍小學;2008年11月上級部門支持130萬元鋪設的4公里5米寬甘圍村道——“民心路”竣工;2001年起姚活旋、梁天樂先后飼養本地塘虱共35畝,取得好效益;2002年引進沙姜種植,成為橫陂鎮沙姜生產基地。
甘圍村與圍邊村、岐聯村、藍田村、新潮村、西聯村、白銀村、橫平村、橫東村、南華村、白廟村、灣海村、塘蓮村、蝦山村、橫南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50年稱聯合社;1958年稱生產大隊;1984年稱鄉人民政府;1986年稱村民委員會;1989年稱管理區;1998年10月9日由恩平市人民政府批準命名為甘圍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甘圍村附近有泉林黃金小鎮休閑旅游區、歇馬舉人村、鰲峰公園、錦江溫泉、云禮石頭村、恩平博物館(恩平縣公立圖書館舊址)等旅游景點,有恩平大米、恩平簕菜、恩平簕菜茶、恩平瀨粉、恩平馬鈴薯、牛豬鵝等特產,有恩平民歌、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火畫扇、崖門海戰流傳故事、臺山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