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鎮江鎮 | 隸屬:高州市 |
區劃代碼:440981107 | 代碼前6位:44098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K |
長途區號:0668 | 郵政編碼:525000 |
轄區面積:約10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36萬人 |
人口密度:約3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鎮江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處鎮江圩地,故名。1959年設鎮罡公社鎮罡圩大隊,1983年改鎮江區鎮江鄉人民政府,1986年11月28日后改為鎮江鎮圩地管理區,1994年成立鎮江鎮…[詳細] |
日久埇村 | ~201 | 村莊 | 日久埇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垌村 | ~202 | 村莊 | 相傳,本村始祖是福建人,逃荒流浪此地,因此地是荒山密林,難以求生。后見村西是一片大垌,是個好地方。人們就搬到此定居。定名為“大垌村”![詳細] |
新圳村 | ~203 | 村莊 | 因在建村是挖了一條很深的水溝方言圳,故名![詳細] |
鎮江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據《鎮罡市志》記載:“鎮罡市之建設,肇造于民國八年(1919)已末。是時當反正后,土地荒蕪,居民鮮少,行人畏避。若不建市于此鎮之,則無自治之可言。”可…[詳細] |
大嶺村 | ~205 | 村莊 | 此村位于“大嶺”的下面,故名“大嶺”。1961年成立大嶺大隊,1983年改為大嶺鄉,1986年改為大嶺農村管理區,1999年成立大嶺村民委員會,沿用至…[詳細] |
江口村 | ~206 | 村莊 | 此村座落于鑒江和沙田河匯合處,故命名為江口村委會。…[詳細] |
水郁村 | ~207 | 村莊 | 因該村處在鑒江河與豬六坑彎曲包圍之中,故得名“水郁”(彎曲之意)![詳細] |
含屋村 | ~208 | 村莊 | 因在村前小溪中有個落差較大的深渦,常年發出像鳳雞叫的流水聲,故得名“鳳雞屋”。后又以此地群山圍繞(當地稱含包)的地形稱“含屋”。…[詳細] |
金村村 | ~209 | 村莊 | 該村祖先在一個山坡上聚居時,把此地稱為金村,故名。…[詳細] |
朋山村 | ~210 | 村莊 | 此村中有間祖宗廟,名叫“寵山宗廟”,故得名“寵山”。后人們以諧音改稱為“朋山”。…[詳細] |
山口村 | ~211 | 村莊 | 此村座落于兩山之間的出口處,故得名“山口”![詳細] |
官沖村 | ~212 | 村莊 | 因此村有條大沖又有個山嶺,很久以前本村出了個官員,后人為了紀念此人,故名![詳細] |
福石村 | ~213 | 村莊 | 傳說,從前該村一棵大樹下有塊大石,每逢雙月初一,如到此處燒香祈福摸一摸它,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從此,每逢初一、十五,人們都來此燒香,故取名為福石![詳細] |
那射村 | ~214 | 村莊 | 因村莊位于那射嶺腳下,故名。1961年成立那射大隊,1983年改為那射鄉,1986年改為那射農村管理區,1999年成立那射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民國時期,建市場,取名“鎮罡墟”,故地名亦稱“鎮罡”。
基本介紹:
鎮江鎮地處高州市西南部,東鄰石鼓鎮,南接石鼓祥山片,西毗化州市北部,北與沙田鎮相連,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全鎮轄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面積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284:畝,總人口50160人。三高”農業發展速度迅猛。從1992年起,該鎮充分利用西南部6萬多畝低矮肥沃的山地,多渠道吸引外資開發山地種植優質木本水果,其中由港商投資開發的最大的果場面積達4300畝。利用山塘水庫多,水源充足的有利條件,多形式吸引鎮內外資金發展以種養業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其中引進福州超大現代農業集團公司種植無公害蔬菜3000畝;引進港商辦起了年產100萬只肉雞的加州雞
榮譽排行:
2022年1月,鎮江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鎮江鎮人口數量為3.36萬人,位列高州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8位。
歷史沿革:
1953年,為鎮罡鄉。
1959年,設鎮罡公社。
1983年,改鎮江區。
1986年12月后,改為鎮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