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鵝埠街道 | 隸屬:深汕合作區 |
區劃代碼:441521116 | 代碼前6位:44152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粵N |
長途區號:0660 | 郵政編碼:516600 |
轄區面積:約100.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鵝埠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50年屬四區和鮜門區。1960年鵝埠公社居民大隊。1967年更改為“五七”大隊。1973年更改回居民大隊。1987年改為鵝埠社區居民委員會。一直沿…[詳細] |
鵝埠村 | ~201 | 鎮中心區 | 1950年屬四區和鮜門區。1959年設鵝埠,屬鵝埠公社。1984年改為鵝埠區鵝埠鄉,1987年更改為鵝埠村民委員會。1990年更為鵝埠管理辦事處。19…[詳細] |
新園村 | ~202 | 村莊 | 新園村位于鵝埠鎮東南面,與小漠鎮接壤,下轄橫東嶺、羅厝村、桃仔園、溫寮等4個自然村,總人口787多人,戶數159戶,新園村有耕地380畝,農民以農業、…[詳細] |
水美村 | ~203 | 村莊 | 1950年屬四區、鮜門區。1958年以水尾村和新屋村組建設水尾大隊。1974年簡稱水美大隊。1984年更為鵝埠區水美鄉。1987年改為水美村民委員會。…[詳細] |
西南村 | ~204 | 村莊 | 西南村位于鵝埠鎮南面山區內,全村下轄有楊安、大塘、田心、桑園等4個行政自然村,全村共有240戶,總人口1246人,長期居住人口約600多人,西南村屬純…[詳細] |
西湖村 | ~205 | 村莊 | 西湖村位于海豐縣與惠東縣的交界處,轄下有長朗、長埔、樓仔、格田、錫坑、庭寮背、大水田、老龍坑、斑魚湖等9個行政自然村。西湖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耕地面…[詳細] |
蛟湖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蛟湖村共有人口1800人,戶數:380戶。面積1.3平方公里。共有3個自然村。分別為:西寨,下城,蛟湖。耕地面積400畝。蛟湖村村民以出外務工跟耕作為…[詳細] |
上北村 | ~207 | 村莊 | 上北村位于鵝埠鎮北面,全村下轄陸湖、塘尾、上徑、南坑水、金山寨、河背、吉田洋、圓山排、梅坑、紅羅和南坑尾等11個村民小組。全村共286戶、總人口158…[詳細] |
下北村 | ~208 | 村莊 | 下北村是鵝埠鎮最西的一個村委會,與惠東吉隆鎮相接壤,全村轄牛湖、大新、江下、新葵、新圍、茅洋、布心新村、舊村、下完、黃塘、水背等12個村民小組。下北村…[詳細] |
田寮村 | ~209 | 村莊 | 1950年屬四區、鲘門區。1958年屬廣東省國營圓墩林場田寮大隊。1959年6月屬廣東省國營圓墩林場,隸屬廣東省農墾局。1961年屬海豐縣國營林場。1…[詳細] |
紅羅畬族村 | ~210 | 村莊 | 紅羅畬族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鵝埠因區一山形似鵝,叫鵝地山,建居后稱“鵝埔嶺”,后改為鵝埠。
基本介紹:
鵝埠鎮地處海豐縣西大門,東與園墩鄉接壤,西與惠東縣交界,南毗小漠,全鎮總面積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6.7公頃,山地6666.7公頃,糧食面積1000公頃,下轄8個村一個居委會,總人口約1.8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3萬人,少數民族183人。
城區鵝埠鎮是老區,山區鎮,工業衛星鎮。交通方便,廣汕公路和深汕高速公路橫貫境內,地理位置優越,能源充足,資源豐富,通訊快捷,具有發展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楊安都。
民國三年(1914年),取消都里名稱,全縣劃為九個行政區域,鵝埠屬第四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全縣縮為七個區,鵝埠屬東江綏靖公署海豐縣第三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撤鎮設鄉,建立鵝埠鄉公所,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海豐縣第三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鵝埠全面解放,成立鵝埠鄉人民政府。
1958年9月,鵝埠建立全縣第一個公社,取名雄鵝人民公社。
1959年9月,鵝埠
區劃:廣東省·汕尾市·深汕合作區·鵝埠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