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門村 | 隸屬:平東鎮 |
區劃代碼:441521113206 | 代碼前6位:44152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N |
長途區號:0660 | 郵政編碼:5166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相傳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前建村,分居東、南、西門,后因南門人多,統稱南門。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予南門村2022年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南門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南門村史屬鎮一個僻偏,接近南門水庫北部距離鎮5公里,全村有7個自然村,總戶數558戶,總人口3210人,全村耕地面積2455畝,其中水田1900畝,旱地550畝,全村耕地面積種植水稻、西瓜、冬瓜、各茨等經濟作物。
南門村與雙墩村、日中社區、九龍村、茅陂村、谷兜村、新平村、坑口村、平東村、大塘村相鄰。
文化旅游:
南門村委是黃甘嶺古道的必經之路,黃甘嶺古道走向為:黃羌鎮上頭洋,經平東鎮谷兜村委黃甘嶺、華照樓村、谷兜村、嶂下村,至平東鎮南門村委上新村、南門村、橋頭村、九菜坑村,再到陸河縣龍須徑,全長13
南門吊澗位于平東鎮南門村南門水庫副壩口約50米處,是明代軍屯時所開鑿的水利工程灌溉石渠。“南門吊澗”位于南門峽谷懸崖峭壁,橫亙石渠,瀑泉飛瀉,是一道長約200余米的石渠,懸空架設在30米高的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立“長興圍村”,后十三個村統稱為“南門約”。
1948年更為南門村。
1950年屬海豐建政二區平東鄉。
1958年屬公平公社日中大隊。
1975年由平東公社日中大隊析出,設南門大隊。
1984年改為平東區南門鄉。
1987年改為平東鎮南門村委會。
1989改為南門管理區辦事處。
1998年復設為南門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南門村附近有黃甘嶺古道、南門吊澗、海豐紅宮紅場舊址、銅鼎山旅游區、海豐蓮花山、水底山旅游度假區等旅游景點,有虎噉金針菜、海豐蓮花山茶、海豐油占米、高螺牡蠣、印真茶、梅隴蓮藕等特產,有白字戲、西秦戲、海豐麒麟舞、公平八音、正字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