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水帶村 | 隸屬:宅梧鎮 |
區劃代碼:440784108210 | 代碼前6位:44078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J |
長途區號:0750 | 郵政編碼:529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此地有懸崖溪水奔流百丈如帶狀,故此命名。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予白水帶村石排腳村、長田村2022年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21年12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于白水帶村2021年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2019年9月,白水帶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白水帶村,在宅梧鎮區東北10.4公里處,北與高明市接壤。建于皂幕山西麓山(土名)腳,以本地懸崖溪水奔流萬丈如白帶狀,因此貌定村名。現轄紅環、竹坑、石門等16條自然村和一個圩。各自然村聚落分布各山丘坡上或山坑間,呈點狀。全村面積31平方公里,總人口3957人。耕地3026畝,其中水田2561.72畝,旱地179畝,魚塘285畝。主種水稻與茶,兼種花生、木薯。特產“白水帶茶”,以茶條細,茶葉芳香,質優而素負盛名。多植松、杉,部分已成材。辦有水力發電廠、木廠等。清宣統二年(1910)建圩,1904年圩遷現址。一條“丁”字狀街道,為磚瓦結構平房。商店30余間,設有糧站、供銷社、醫療診所。有華僑中學(初
歷史沿革:
清朝年,屬鶴山縣雙橋都。
民國時期,屬鶴山縣四區。
1952年屬鶴山縣九區。
1954年屬鶴山縣五區,稱白水帶鄉。
1958年,屬鶴山縣宅梧公社,稱白水帶大隊。
1983年,屬鶴山縣宅梧區公所,稱白水帶鄉。
1986年,屬鶴山縣宅梧鎮,稱白水帶管理區。
1998年,屬鶴山市宅梧鎮,稱白水帶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白水帶村附近有華僑城古勞水鄉景區、大雁山、鶴山市博物館、梁贊故居、仙鶴湖、植亭陸公祠等旅游景點,有鶴山紅茶、鶴山粉葛、龍口狗肉、馬頭農家盆菜、古勞銀針、鶴山茶葉等特產,有鶴山獅藝、鶴山古勞偏身詠春拳、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火畫扇、崖門海戰流傳故事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