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平村 | 隸屬:橋東街道 |
區劃代碼:441302001200 | 代碼前6位:4413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號:0752 | 郵政編碼:516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轄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400人 |
人口密度:約971人/平方公里 |
地名由來:
因該村位于古時惠州府城東邊的半島,地勢平坦,故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東平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東平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東平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隨著惠州城區城市建設的高速推進,原是惠州市近郊東平村,現已成為新市區的中心區域,轄區面積約3.5平方公里。共有村民541戶(傳統大戶),農村總人口3418人。新開河、東江江流經該村,新開河將該村分成兩部分,俗稱“上東平”和“下東平”。“上東平”位于新開河以東北面,有四個村民小組,分別是翟屋、梁屋、嶺頭、劉屋村民小組;“下東平”位于新開河以西南面,有六個村民小組,分別是林崗頭、長崗嶺、上排、大路口、水北朱、瑤頭村民小組。“下東平”已基本實現城市化,并已形成以專業市場、專業商品流通街、飲食、商住等產業為主的 新格局。“上東平”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占地58600平方米的新村民住宅區正在形成。
歷史沿革:
東平伍為1949年解放前名稱;解放后該稱惠陽縣惠州府東平鄉,歸23區(水口片區),1952從23區(水口片區)分出歸惠州鎮管轄,仍叫東平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改為惠環人民公社東平大隊,后改為東平管理區,1999年又改為東平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
東平村附近有惠州西湖、紅花湖景區、惠州博物館、惠州科技館、鄧演達故居(鄧演達故居紀念館)、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等旅游景點,有矮陂梅菜、冬季狗肉煲、惠州竹編、客家娘酒、梅菜、西湖聽韻等特產,有小金口麒麟舞、龍形拳、東江麒麟舞、惠東漁歌、平海舞鯉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