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見龍村 | 隸屬:隆江鎮 |
區劃代碼:445224110226 | 代碼前6位:44522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北宋年間(1085~1127),林纮(宋元豐己未科進士),從福建莆田縣遷居揭陽,其子遷居惠來縣古巷村定居。南宋(1253)由三子定居今見龍頭,因村背后之山如龍起伏,狀似龍首,故稱“龍頭”(又稱下隴頭),新中國成立后改稱“見龍”。村東1公里處的“厚培林”有林氏開基古墓。詩云:“見龍得水起風云,丹桂榮林沾雨露”。
榮譽排行:
2023年5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予見龍村2022年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19年9月,見龍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見龍村位于惠來縣隆江鎮東面6公里處,總鋪洋下游,全村總人口6918人,1111戶,黨員人數86人,耕地面積2200畝,系純弄農地區。經濟來源以農業收入,勞務輸出收入及家庭手工業加工等。其中,三高農業以甘蔗,反季節西瓜,蔬菜等為主要收入。村民勤勞儉樸,在隆江區域中主要產糧區之一。近幾年來在上級政府的支持幫助下,農田機耕排灌系統,道路,村容村貌,環境衛生都治理得很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良好,鄰里團結,安居樂業。
見龍村與山家村、北溪村、峰霞村、海埕村、鳳光村、后吉村、吉清村、鵝豆村、尾寮村、北洋村、頭寮村、月潭村、東門村、蛟邊村相鄰。
歷史沿革:
北宋年間(1085~1127),林纮(宋元豐己未科進士),從福建莆田縣遷居揭陽,其子遷居惠來縣古巷村定居。
新中國成立后辦過初、高級社,1958~1983年公社化期間改為見龍大隊,1983~1986年區鄉制改革改稱見龍鄉政府,1987~1989年改稱村委會,1989~1999年改稱見龍管理區,1999年改稱見龍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
見龍村附近有世鏗院、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南山八國風情園、金海灣植物園、神泉勝跡、客鳥尾石筍等旅游景點,有惠來荔枝、靖海鮑魚、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綠豆餅等特產,有惠來九鱷舞、高蹺虎獅、民間信俗(打火醮)、葵潭鶴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