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岐石村 | 隸屬:岐石鎮 |
區劃代碼:445224109204 | 代碼前6位:44522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V |
長途區號:0663 | 郵政編碼:5220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村中有奇石矗立于數石之中,故稱“奇石”,其地形似麒麟,石似麟角,也稱麒石,清代后改稱“岐石”。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岐石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岐石村
:岐石村為鎮政府駐地,置村于北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省道內隆線經過本境,人口21300人,地域面積為全鎮各村最大,東與華清村烏石村接界,南至陸豐甲東石清之雙擔,西至鰲江鎮東岱村接界,北至黃花採蜜,包括打石山脈整片,雙梅山,白石仔山等,公元1959年11月成立東埔農場,東埔農場借用岐石村之打石山整片土地建立東埔農場{至今打石山整片土地還沒歸還岐石村},分為鋪山村{陳氏},橋頭村{陳氏},一片村{陳氏},二片村{陳氏},三片村{陳氏},四片村{陳氏與林氏},馬圍新村{陳氏},陳氏先祖為宋海豐縣正堂陳原父,始祖為史部尚書陳賢齋,肇基祖為開拓龍溪都先驅陳梅峰,村內有古跡"大宗祠"
歷史沿革:
宋景佑元年(1034)陳氏從福建莆田八角井腳來此落籍,1952年岐石成立村,1958年設岐石大隊,1983年設鄉人民政府,1986~1987年改設村委會,1989年設管理區,1999年改設岐石村委會至今。
周邊相關:
岐石村附近有世鏗院、惠來海濱度假村、大南山八國風情園、金海灣植物園、神泉勝跡、客鳥尾石筍等旅游景點,有惠來荔枝、靖海鮑魚、靖海豆楫、隆江菜脯、油索、隆江綠豆餅等特產,有惠來九鱷舞、高蹺虎獅、民間信俗(打火醮)、葵潭鶴舞、靖海景屏等民俗文化。
陳光世(1518~1586),字復振,號雪坡,明龍溪都岐石里(今岐石鎮岐石村)人。祖陳原父,原籍福建莆田人,南宋時任海豐縣令,至梅峰居士,卜居岐石。數傳至仁凱,生四子,光世排行第四。光世早慧,十歲能文
陳元莊(生卒年不詳),明時惠來縣龍溪都岐石鄉(今岐石鎮岐石村橋頭自然村)人。一生樂善好施,人稱“陳善人”。元莊往潮,投宿旅舍,有商人遺失銀兩于床褥中。元莊在旅舍競日等候,及商人至還之。數年后,元莊因事
蔡陳升(1923~1981),原姓陳名升,1956年入贅岐石鎮坑仔村蔡家,故名蔡陳升。岐石鎮岐石村人。清代有一少林和尚,法號傳龍,住于圓通寺(今屬普寧縣。庵主為岐石陳氏),與陳升之先祖素有往來。他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