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橋村 | 隸屬:淡水街道 |
區劃代碼:441303001204 | 代碼前6位:44130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L |
長途區號:0752 | 郵政編碼:5160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村里有條河瀝,河橫穿村中,有條石橋橫跨河的兩邊,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廣東省愛衛會授于石橋村2021年廣東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2019年9月,石橋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石橋村委會
石橋村位于淡水南端,東至熊老屋,南至大許村民小組,西至潘屋,北至下新村民小組,西南面與大亞灣交界,全村約4平方公里。全村有九個自然村,總人口950人,總戶數202戶,分為九個村民小組:熊屋、大許、上新、上廖、下新、下廖、潘屋,土地已被征收完村民主要以第二、三產業工作為生。
辦公電話:0752-3368165
石橋村與東華村、土湖村、橋背村、淡環村、新橋村、古屋村、洋納村、排坊社區、壩尾社區、萬順社區、司前社區、松嶺社區、草洋社區、橋東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相傳在清朝年間,由葉、廖、熊、潘、沈五大姓遷入本地開荒種地,逐漸形成村落,已有200多年時間,民國時期稱為定南鄉,1960年稱為石橋大隊,1984年為小鄉,1987年成立管理區,1999年改稱為石橋村民委員會,地名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石橋村附近有葉挺故居(葉挺將軍紀念園)、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大亞灣、熊貓黃金海岸、客家圍屋——碧滟樓(葉亞來故居)、崇林世居等旅游景點,有惠州梅菜、鎮隆荔枝、炒螺、淡水酥丸、東江魚丸、梅菜扣肉等特產,有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藝、皆歌飛過淡水河、黃金酥丸制作工藝、惠東漁歌、平海舞鯉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