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那西村 | 隸屬:城西街道 |
區劃代碼:441702009204 | 代碼前6位:4417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Q |
長途區號:0662 | 郵政編碼:5295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因漠陽江流域古代為俚人居地,俚人前身越人,以種稻為生,稻田或水田古越語稱“那”,又因村建在水田區之西,故名。
基本介紹:
那西村是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城西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區劃代碼為441702009204,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441702。郵政編碼為529500,長途電話區號為0662 ,車牌號碼為粵Q。那西村與東缽村、沖表村、龍灣村、第一埒村、阮西村、沿江南社區、阮東村相鄰。
歷史沿革: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馮氏次房(端祖)后人第15世祖遷此建村,稱那西。
1949年11月,撤銷保甲制,建立區、鄉,為那西行政村,屬一區西北鄉。
1953年,結束土地改革,六月民主建政,屬一區那西鄉。
1956年12月,農業合作化,開始合并小鄉,區冠以地名,屬附城區城西鄉。
1957年2月,撤區建大鄉,屬城西鄉。
1958年5月,進一步并鄉,屬附城鄉。
1958年11月,公社化初期,屬超美人民公社,稱那西
周邊相關:
那西村附近有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游區、閘坡大角灣、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馬尾島、閘坡漁港等旅游景點,有陽江豆豉、陽江黃鬃鵝、陽江姜豉、陽江血鱔、陽江風箏、陽江漆器等特產,有陽江風箏制作技藝、陽江漆藝、陽江花箋、閘坡疍家漁民婚俗、陽江漆器髹飾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