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平岡鎮 | 隸屬:濱海新區(高新區) |
區劃代碼:441702103 | 代碼前6位:4417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Q |
長途區號:0662 | 郵政編碼:529500 |
轄區面積:約180.1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25萬人 |
人口密度:約51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平岡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居委會位于平岡圩,故名。1959年成立平岡居民大隊,1978年改為平岡居委會,1987年改為平岡圩居委會,2002年改為平岡圩社區居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北宿村 | ~201 | 村莊 | 因村舍居宿都朝北,故名。原名北宿村,1953年更名北宿大隊,1984年改為北宿鄉,1987年2月改為北宿村委會,后又改為北宿管理區,1999年改為北宿…[詳細] |
村頭村 | ~202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村頭村,故名。1979年成立村頭大隊,1984年改為村頭鄉,1987年2月改為村頭村委會,后又改為村頭管理區,1999年改為村頭村委會,…[詳細] |
河東西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因轄區內的江頭河由北而南穿過把轄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故名![詳細] |
平東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位于舊平岡鎮政府駐地之東,故名。1959年成立平岡大隊,1984年改為平東鄉,1987年2月改為平東村村委會,后又改為平東管理區,1999年改為平東村…[詳細] |
旦祥村 | ~205 | 村莊 | 因轄區內僅有旦祥一條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在此,故名。…[詳細] |
良朝村 | ~206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良村、朝東村2條自然村,各取首字,故名![詳細] |
周村村 | ~207 | 村莊 | 因轄區內原僅有一個自然村即周村(現分為周南、上高等),故名。…[詳細] |
麻梨村 | ~208 | 村莊 | 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銷保甲制,建立區、鄉,為麻梨行政村,屬四區岡三鄉。1953年12月,屬松中鄉。1956年12月農業合作化,區冠以地名,屬…[詳細] |
元頭村 | ~209 | 村莊 | 1978年成立元頭大隊。1984年改為元頭鄉。1987年2月改為元頭村委會,后又改為元頭管理區。1999年改為元頭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黃村村 | ~210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在黃村自然村,故名。1959年成立黃村大隊,1984年改為黃村鄉,1987年2月改為黃村村委會,后又改為黃村管理區,1999年改為黃村村委…[詳細] |
大魁村 | ~211 | 村莊 | 因村中靈王廟對聯藏尾兩字為“大魁”,故名![詳細] |
松中村 | ~212 | 村莊 | 因轄區內有松柏寨、中岳村(現分為上國和福田)兩條最大的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詳細] |
廉村村 | ~213 | 村莊 | 1953年成立廉村大隊,1984年成立廉村鄉,1987年2月成立廉村村委會,后又成立廉村管理區,1999年成立廉村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石柱村 | ~214 | 村莊 | 因駐地原豎立有四條柱子,故名。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銷保甲制,建立區、鄉,設石柱行政村,屬四區。1953年12月,稱石柱鄉,屬十區。1956年…[詳細] |
沙頭壟村 | ~215 | 村莊 | 因位于北滘河東面,且由北向南排序為一,故名![詳細] |
東一村 | ~216 | 村莊 | 因位于北滘河東面,且由北向南排序為一,故名![詳細] |
百祿村 | ~217 | 村莊 | 因轄區內僅有百祿一條自然村,村委會駐地在此,故名。…[詳細] |
五羊村 | ~218 | 村莊 | 因轄區內原有五羊自然村(現分為中設、南社、北設),故名![詳細] |
石廟村 | ~219 | 村莊 | 因轄區內原有石廟自然村(現為學村、關屋、鄒屋、曹屋),故名。…[詳細] |
洋邊村 | ~220 | 村莊 | 因毗鄰洋邊海,故名。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1月撤銷保甲制,建立區、鄉,為洋邊行政村,屬四區。1953年12月,屬洋周石鄉。1957年2月撤區建大鄉,…[詳細] |
東二村 | ~221 | 村莊 | 因位于北滘河東面,且由北向南排序為二,故名![詳細] |
那棉村 | ~222 | 村莊 | 因轄區內原僅有一個自然村即那棉村(現分為廟東村等4個自然村),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平岡鎮因圩址建在山岡地平處而得名平岡圩。因鎮人民政府駐平岡圩而得名。
基本介紹:
平岡鎮位于江城區西部,東接埠場鎮,北與陽東縣白沙鎮為鄰,西與陽西縣陽西縣程村鎮接境,南臨南海,有海陵大堤與南海中的海陵島相連。地形北高南低,地勢廣闊平坦,鎮西南有陽江港碼頭,是有待開發的旅游、商務碼頭。農業發達,水產養殖發展極快,水產品加工、皮革、鐵木器以及運輸業發展迅速。全鎮總面積180.14平方公里。轄2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9.25萬人。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平岡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平岡鎮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平岡鎮榜上有名(水產養殖)。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平岡鎮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明、清時代,分屬太平鄉端逢都端逢一圖、那貢都那貢一圖和那羅一圖。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屬陽江縣四區。
1956年12月,改為平岡區。
1957年2月,撤區設平岡鄉、近河鄉、平東鄉、平南鄉。
1958年5月,平岡鄉、平東鄉、平南鄉和近河鄉的東一、東二兩個小鄉合并為平岡鄉;同年11月,與白沙325國道以南的7個小鄉成立東風公社;同年12月,改稱平岡公社。
1961年5月,改稱平岡區;同年年底,劃入平北
區劃:廣東省·陽江市·濱海新區(高新區)·平岡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