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海光社區 | 隸屬:馬滘街道 |
區劃代碼:440512002004 | 代碼前6位:44051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海指南海之濱,光寓意期盼光明,故名。
基本介紹:
一、海光社區總面積約0.60平方公里,人口28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5人,戶數727戶,其中農業人口540戶,非農業人口187。社區支部黨員49名,居民代表35名,居委在職干部14名。社區第一產業是鹽業生產,共有鹽田2500公畝,人均鹽田面積近1分地(由于鹽田荒廢,現已報上級批準轉產)。集體資產1500萬元,堤圍全長2324米,魚塘3口,面積約60畝,魚塭3口,面積約30畝。目前,群眾生活來源90%靠外出務工收入,本地鹽田僅占收入10%。
二、在集體經濟收入方面,一是靠出租廠房2700平方米,每年收入約13萬元;二是靠提取鹽業上繳款,每年約2萬元;其他收入1萬元,共計16萬元。
文化旅游:
渡江亭位于濠江區馬滘街道海光社區大眾路上段,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14年10月10日,渡江亭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75年7月15日,經汕頭郊委常委研究同意,汕頭市郊委辦公室通知達濠公社革委會馬滘大隊拆分為馬滘農業大隊和馬滘鹽業大隊;1979年9月21日,汕頭市郊革委會以汕郊革發(79)44號文批準,同意達濠公社將原馬鹽大隊分為海光、海星、海明3個大隊;1980年成立達濠鎮,海光鹽業大隊屬達濠鎮;1984年,海光鹽業大隊改設為海光村委會,屬達濠區馬滘街道;1999年6月,改設為海光居委會,屬達濠區馬滘街道;
周邊相關:
海光社區附近有渡江亭、礐石風景區、汕頭中信高爾夫海濱度假村、丹櫻農業生態園、巨峰寺、疊石山摩崖石刻等旅游景點,有炒糕稞、赤砂蚶、達埠魚丸、酥炸蝦餅、赤沙蚶、福合埕牛肉丸等特產,有潮汕工夫茶、潮汕英歌舞、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
區劃: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馬滘街道·海光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