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蕉嶺縣 | 隸屬:梅州市 |
區劃代碼:441427 | 代碼前6位:441427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粵M |
長途區號:0753 | 郵政編碼:514000 |
轄區面積:約96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4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8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蕉城鎮 | 9.97萬人 | 57.68km2 | 蕉城鎮是蕉嶺縣的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是省定的中心鎮,東邊靠山,西面臨河, 205 國道和在建的天汕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轄區總…[詳細] |
長潭鎮 | 1.58萬人 | 91.59km2 | 一、 基本情況 長潭鎮下轄新泉、白馬、高陂、麻坑、長潭、長東、百美、塹垣、滸竹、上村、神崗 11 個行政村和 1 個居委會, 157 個村民小組,現有…[詳細] |
三圳鎮 | 9300人 | 91.8km2 | 三圳鎮行政區域面積 91.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965 公頃,山林 5066 公頃,轄九嶺、芳心、招福、福北、河西、順嶺、臺塘、鐵西、東嶺 9 個村…[詳細] |
新鋪鎮 | 2.29萬人 | 43.9km2 | 【 地理位置 】新鋪鎮位于蕉嶺縣南部,橫跨石窟河東西兩岸,東接梅縣白渡鎮,南臨石扇,北與本縣三圳、華僑農場相連,西界平遠熱柘鎮。新鋪鎮距蕉城 19km…[詳細] |
文福鎮 | 9100人 | 122km2 | [概況] 文福鎮位于蕉嶺縣城以北 12 公里 處,是近代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的故鄉。全鎮總面積 122 平方公里,管轄烏土、紅星、鶴湖…[詳細] |
廣福鎮 | 9500人 | 107.3km2 | 【 概述 】 廣福鎮在蕉嶺縣城北端 20 公里 處,是閩粵兩省的接合部。東鄰福建省武平縣巖前鎮,南鄰本縣文福鎮,西接平遠縣泗水鎮,北連福建武平縣中赤鄉…[詳細] |
藍坊鎮 | 1.8萬人 | 134.6km2 | 藍坊鎮位于蕉嶺縣城東部,距縣城6公里。總面積1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776公頃,山地面積10319公頃;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2004…[詳細] |
南磜鎮 | 1.87萬人 | 173.9km2 | 南磜鎮位于梅州市蕉嶺縣的東部,距縣城 22 公里 ,與福建省的武平、上杭兩縣以及和本市梅縣松源鎮毗鄰,下轄步上、富足、南磜、甲華、白水、左槐、插峰、藍…[詳細] |
地名由來:
蕉嶺建縣以來,曾有過鎮平、蕉嶺兩個縣名,另有蕉陽、桂嶺之別稱。據《辭源》蕉嶺條記:“城跨蕉嶺之上,縣以嶺名。”這就是說,蕉嶺縣名的由來,是因城北那座小山崗稱為“蕉嶺”。那座小山崗為何稱蕉嶺?相傳古時這一帶多植蕉樹,蕉林密布而得名。
基本介紹:
蕉嶺
拼音:(jiāolǐng)
區號:0753
郵政編碼:514100
蕉嶺縣是梅州市的一個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西與平遠縣相連,東南與梅縣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上杭兩縣毗鄰。205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貫穿南北,扼閩粵公路交通之咽喉。縣境四面環山,由北向南傾斜。轄蕉城、長潭、三圳、新鋪、文福、廣福、藍坊、南礤8個鎮,共97個村委會和10個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人口】蕉嶺是漢族客家民系聚居的地方。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里,為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萬畝,耕地11.5萬畝,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積18.7萬畝。2007年底全縣總人口228843人,是廣東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被列為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3年4月,入選廣東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名單。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蕉嶺縣入選(進位類)。
2023年10月,水利部公布第六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蕉嶺縣榜上有名。
2023年7月,蕉嶺縣獲評為2023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
2023年7月,蕉嶺縣被確定為第三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蕉嶺縣入圍。
2022年1月,蕉嶺縣被命名為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2022年1月,蕉嶺縣被確定為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歷史沿革: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
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蕉嶺地屬南海郡龍川縣。
漢高后呂雉五年(前183),分龍川縣為龍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三國吳(222-280),蕉嶺地屬東官郡,仍屬揭陽縣。
晉太康元年(280),改東官郡為義安郡,仍屬揭陽縣。
東晉咸和六年(331),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
區劃: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