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灶鎮 | 隸屬:金灣區 |
區劃代碼:440404100 | 代碼前6位:44040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C |
長途區號:0756 | 郵政編碼:519000 |
轄區面積:約9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9.13萬人 |
人口密度:199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社區、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三灶社區 | ~001 | 主城區 | 三灶社區地處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城區中心,是鎮政治、商業、文化教育中心。轄區面積約13平方公里,下轄鎮中心城區和9個居民小組,現有戶籍人口7036人,流…[詳細] |
金海岸社區 | ~002 | 主城區 | 金海岸社區成立于2002年8月,是由原三灶管理區城區街道辦撤消合并而成,地處三灶鎮東部入口處的金海岸城區,下轄兩個居民小組,面積33平方公里,現有戶籍…[詳細] |
草堂灣社區 | ~003 | 主城區 | 草堂灣,這里是珠海的航空服務中心之一,大學園區之一。社區于2002年8月成立,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東面,面積約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萬人,流動…[詳細] |
西城社區 | ~004 | 主城區 | 西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濱海社區 | ~005 | 主城區 | 濱海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魚月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魚月村位于三灶鎮北部,是三灶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該村與三灶科技工業園相鄰,機場西路貫通全村,交通便利,轄區內有文化廣場、商貿市場、超市等一批休閑娛樂設…[詳細] |
魚林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魚林村是三灶鎮屬下行政村,位于三灶鎮西南部,區域總面積15平方公里,是三灶科技工業園所在地,距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所在地和珠海機場約3公里,八車道的…[詳細] |
中心村 | ~203 | 城鄉結合區 | 中心村位于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原三灶島)的中心而得名。背靠珠海機場,是三灶鎮較大的行政村之一,管轄七個村民小組,共538戶,村民有1982人,外來務工…[詳細] |
海澄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海澄村是三灶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總面積18平方公里,有1007戶、4078人,是三灶鎮最大的行政村。轄區范圍內有珠海機場、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展覽館、金沙…[詳細] |
地名由來:
相傳古代常有漁民到島上三塊形似爐灶的市面上飲炊,久而久之,便稱之為“三灶”。鎮以駐地三灶取名。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三灶鎮位列第243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三灶鎮位列第128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三灶鎮位列第284位。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三灶鎮位列第180。
2023年4月,2022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創建單位名單出爐,三灶鎮在列。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三灶鎮上榜。
2021年10月,三灶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261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三灶鎮榜上有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三灶鎮人口數量為19.13萬人,位列金灣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
基本介紹:
三灶鎮位于珠海西部的金灣區,三面環海,山青水秀,人杰地靈,是全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林偉民的故鄉。全鎮面積96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2.6萬人,下轄4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
改革開放前,三灶是一個偏遠的海島,供水、供電、道路、通信落后,從三灶到香洲要輾轉斗門、中山,行程兩三天。198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將開發建設重點轉移到西部地區。 10多年來,投入了300多億元,建設了機場、港口和高速干道等命運工程。珠海機場就在三灶鎮內,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逢雙年就在三灶舉辦。三灶鎮與珠海港只有一水之隔。鎮內道路縱橫,交通便利,水電供應充足,具備了發展大工業所需的各種配套設施。
文化旅游: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整個遺跡含萬人墳、千人墳、日軍慰問所、日軍“慰靈”石刻、碉堡、機場遺址等。侵華日軍罪行遺跡是日軍侵華的重要罪證,其中日軍慰安所在文物保護單
珠海市金灣區三灶偉民廣場位于金灣區三灶鎮金海岸大道西,其東西兩側為住宅區,北側是三灶文化藝術中心和列圣生態公園。該項目地處三灶鎮最繁華路段,周邊的村、住宅、商場還有三灶藝術中心及山體形成了特
草堂灣遺址位于珠海市三灶鎮東部草堂灣西岸沙丘。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面積6500平方米。1985年發現,1989年發掘145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3.2米。文化內涵分兩期,兩期之間在
三灶千人墳位于珠海市三灶島余弄村村西。1949年該村華僑和港澳同胞集資修建,葬1938年被日本侵略軍殺害的魚弄村民。有墓、紀念碑、欄桿、祭臺,1982年又修建了涼亭2座,占地面積約900平方
民國珠海三灶萬人墳位于珠海市三灶鎮竹瀝。由該島華僑和港澳同胞集資修建,葬1938年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殘害的三灶島群眾。原墓筑于1948年,在矛田村東,面積約500平方米,有牌坊、紀念碑和墳墓
歷史沿革:
清代屬香山縣黃粱都,下屬兩鄉(維新鄉、海榮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中山縣第七區。
1953年,屬珠海縣第三區。
1957年,設三灶鄉。
1958年,成立三灶人民政府公社,并入中山縣。
1961年,屬中山縣。
1979年,屬珠海市。
1984年5月,屬香洲區。
1986年,撤區改為三灶鎮。
林偉民(1887~1927),廣東香山三灶島(今珠海市)人。出身于農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困,成年后即到香港謀生,在外國資本家的輪船上做工,備受壓迫和歧視,逐漸萌發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情緒。曾積極
區劃: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