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唇鎮 | 隸屬:廉江市 |
區劃代碼:440881104 | 代碼前6位:44088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G |
長途區號:0759 | 郵政編碼:524000 |
轄區面積:約12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53萬人 |
人口密度:約60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1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河唇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河唇社區位于河唇鎮政府西南部,屬河唇鎮管轄。東鄰橫窩村委會,南鄰河唇村委會,西鄰龍湖村委會,北鄰蘇州垌村委會。下轄3個居民小組:居委一小組、居委二小組…[詳細] |
紅星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紅星社區位于河唇鎮政府西南部,屬河唇鎮管轄。東鄰河唇居委會,南鄰青湖村委會,西鄰江頭村委會,北鄰石角居委會。居委會土地面積0.1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詳細] |
白藤村 | ~201 | 村莊 | 因位于白藤嶂邊,村民以白藤為名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白藤村,故名。…[詳細] |
風梢村 | ~202 | 村莊 | 因1661年,前人(吳子揚)在黃泥園定居后到此一游,覺得此地風景優美,山林一片綠悠悠,左右鄰山為我盤轉,春天的梢枝隨風而飄,取名風梢村。該村委會駐地在…[詳細] |
橫窩村 | ~203 | 村莊 | 因處于三面環山的一個窩仔中,先祖以橫窩仔為名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橫窩仔村,故名。…[詳細] |
良塘村 | ~204 | 村莊 | 因村祖先從廣西陸川縣橫山鄉良塘村遷來此地居住,當時土地肥沃,有許多良田,亦為紀念祖居,先祖以良塘為名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原良塘村,故名。…[詳細] |
新屋仔村 | ~205 | 村莊 | 因黃姓先祖遷來時新建小屋居住,祖先以新屋仔為名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新屋仔村,故名。…[詳細] |
黃竹山村 | ~206 | 村莊 | 因村旁有個小山嶺,山嶺上長著黃色的竹子,村民以黃竹山為民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黃竹山村,故名。…[詳細] |
蓮塘口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蓮塘口村位于河唇鎮政府東南部,屬河唇鎮人民政府管轄。東鄰良塘村委會,南鄰新屋仔村委會,西鄰青湖村委會,北鄰河唇居委會。下轄蓮塘口、馬鞍山、秧地坡、山背…[詳細] |
河唇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有一條運河剛好被鶴地水庫分開兩邊,就好像人的唇一樣,取名河唇圩,該村委會駐地在原河唇圩,故名。…[詳細] |
青湖村 | ~209 | 村莊 | 青湖村位于河唇鎮政府西南部,屬河唇鎮人民政府管轄。東鄰河唇村委會,南鄰黃竹山村委會,西鄰龍湖村委會,北鄰蘇州垌村委會。下轄青湖、望古墩、竹園、黃蟮埇、…[詳細] |
龍湖村 | ~210 | 村莊 | 因村選址地處龍湖潭畔,村民取名龍湖村,該村委會駐地在龍湖村,故名。…[詳細] |
蘇州垌村 | ~211 | 村莊 | 因據說當年,本村有一人于蘇州為官,見蘇州風景秀麗,民風純樸,如置身于自己家鄉一樣,就以蘇州垌為名建村,該村委會駐地在蘇州垌村,故名。…[詳細] |
上村村 | ~212 | 村莊 | 因改地處江頭水庫源頭,故名。1950年至1957年由上村、橫江、長嶺等7條自然村組建為一個鄉,鄉所在地設在上村;1958年改為上村大隊;1983年改為…[詳細] |
茅倉村 | ~213 | 村莊 | 因村建在盛長茅草的山坡上而得名茅坡村;因舊時建有一間屋作糧倉而得名倉腳村,該村委會取其所轄管的兩個茅坡村和倉腳村的首字為名,故名。…[詳細] |
山祖村 | ~214 | 村莊 | 因處山祖嶂山麓而得名山祖村,后山祖村分為上山祖和下山祖,該村委會駐地在上山組和下山組之間,故名。…[詳細] |
燈草村 | ~215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周圍盛長燈芯草,故名。1958年成立燈草大隊;1983年設為燈草鄉;1987年改為燈草管理區;1999年改為燈草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姜家垌村 | ~216 | 村莊 | 因原先在村前的田垌種姜為生,村民以姜家垌為名建村,故名。…[詳細] |
龍平村 | ~217 | 村莊 | 因該地的田垌平整開闊,故名。1958年成立龍平大隊;1983年設為龍平鄉;1987年改為龍平管理區;1999年改為龍平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東村村 | ~218 | 村莊 | 因在龍平村委會東側,為避免村名相同,后將原村名龍平改為東村,該村委會駐地在東村,故名。…[詳細] |
紅湖農場 | ~501 | 特殊區域 | …[詳細] |
地名由來:
1958年夏修鶴地水庫時,石角圩、太平圩受淹地區居民遷黎湛鐵路與河茂鐵路交接處成圩,因近河唇仔村,故稱河唇圩。河唇鎮因河唇圩而名。
基本介紹:
河唇鎮位于廉江市的東北部,下轄1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7.64萬人,總面積124平方公里,圩鎮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距廉江市區9公里。境內有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河唇火車站、國營紅湖農場、紅星瓷廠、廉江鍋廠等骨干企業和事業單位。全鎮社會治安穩定,商貿活躍,而且果木林立,擁有國內外多個著名水果品種,是匯集百果之鄉,是投資置業的理想寶地。農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該鎮初步形成了紅楊桃、雜果、龍眼、花卉、北運菜、速生豐產林、淡水養殖等七大農業生產基地。水果有紅楊桃、荔枝、龍眼、石榴、黃皮、芒果等,總面積4萬多畝,是粵西地區的“百果之鄉”。其中紅楊桃4000多畝,并以其獨特的風味暢銷國內市場,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河唇鎮被命名為2023年廣東省衛生鄉鎮。
2022年9月,河唇鎮被認定為2022年湛江市先進文明鎮。
2022年9月,河唇鎮被認定為2022年湛江市文明鎮。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河唇鎮人口數量為7.53萬人,位列廉江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位。
文化旅游:
鶴地銀湖位于湛江廉江市河唇鎮,蓄水面積l22平方公里,是省內最大的“人造海”,為廣東第二大水庫,也是國家滑水、賽艇訓練基地。鶴地銀湖跨越廣東、廣西兩省交界,湖中有100多個由山丘變成的小島。
羅州城設于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廢于宋開寶五年(即932年),歷時350年。位于河唇龍湖村東側,總面積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鶴地嶺,南有案山鴨嶺,九洲江從城北流過,成為天然的
歷史沿革:
1950年,分屬第一區、第二區。
1953年,分屬第一區、第三區、第四區。
1957年1月,分屬廉城區、石角區。
1957年,分屬太平鄉、新屋仔鄉。
1958年夏修鶴地水庫時,石角圩、太平圩受淹地區居民遷黎湛鐵路與河茂鐵路交接處成圩,因近河唇仔村,故稱河唇圩。
河唇鎮因河唇圩而名。
是年,先分屬城東鄉、吉水鄉、太平鄉,后分屬紅旗公社、火箭公社。
1959年,分屬河唇公社、廉城公社。
1961年,分屬河唇公社、坡脊
廉江紅楊桃色淺紅,肉鮮嫩,克服了傳統楊桃味澀多渣的缺點,其風味獨特,汁多渣少,味甘甜,果實具有祛風熱、清咽潤喉、化痰止咳、生津止渴、解酒解毒、開胃消滯等藥用價值,被譽為“人間仙果楊桃之王”。紅楊桃是9
河唇魚頭湯河唇魚頭湯用水庫之鳙魚頭烹制。水庫鳙魚頭大、多髓,湯色濃白,甜而無腥。其鮮美可口,補腦益壽頗有好處是當地一大特色。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來,一飽口福。制法:1、取當地鶴地水庫產的新鮮鳙魚一
俗稱番桃,廉江市各地均有種植,河唇鎮為主產區,其中該鎮的風檔村委會面積達2000多畝,為名符其實的番石榴村。據傳,番石榴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因而近年市場銷售看好,價格一般在l·2元之間,畝收3000元
河唇銀河牌鑄鐵耳鍋:廉江市河唇鍋廠生產。產品造型美觀大方,光滑耐用,輕薄節能。始創于1899年。沖水不炸裂,鍋耳厚薄均勻。
河唇水晶楊桃廣東廉江市河唇鎮培育的紅楊桃單果平均重200—300克,色淺紅,肉鮮嫩,克服了傳統楊桃味澀多渣的缺點,其風味獨特,汁多渣少,味甘甜,可食率達90.6%,富含維生素C,果實具有祛風熱、清咽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