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華埠村 | 隸屬:龍華街道 |
區劃代碼:440507010214 | 代碼前6位:440507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相傳明永樂年間,福建莆田陳姓輾轉至此定居,明嘉靖年間已成村落。昔位于韓江支流新津河出海口東岸,原為海灘沖積洲,地勢低洼,取名下浦,后寫成下埔,去俗取雅改為華埔。1958年以老鄉、新鄉為界分拆為兩個村,因居老鄉改名華老村,1984年因“埔”通“埠”改現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村名單發布,華埠村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村名單,華埠村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華埠村榜上有名。
基本介紹:
華埠村位于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西南部,總面積2.14平方公里,東鄰龍頭村,西接西溪,南接華新村,北與鳳窖村接壤。該村原名下埔,1958年改名為華老鄉,1984年更名為華埠村。國道324線穿境而過,村口有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地理位置優越。目前,村總人口近7753人,約1610戶,歷來以農業為主。
華埠村與華新村、鳳美村、鳳窖村、龍頭村、大衙村、南社村、下蔡村相鄰。
歷史沿革:
宋屬揭陽縣蓬洲都;明洪武二年(1369)屬揭陽縣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澄海設縣,蓬洲都改為澄海縣轄;民國時期屬澄海縣上蓬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澄海縣上蓬區洲畔鄉;1953年8月屬澄海縣第五區華埔鄉;1956年3月屬澄海縣龍頭鄉;1957年1月屬澄海縣外砂鄉;1958年10月屬澄海人民公社第四支隊華埠生產大隊;1959年5月屬汕頭市郊區外砂公社華埠生產大隊;1961年4月屬澄海縣外砂
周邊相關:
華埠村附近有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蓬沙書院、媽嶼島、鷗下許氏宗祠、龍湖海灣大橋、證果寺等旅游景點,有達濠魚丸、五香溪家禽、油泡魚冊、潮汕綠豆糕、李厝蔬菜、生炊龍蝦等特產,有潮汕古建筑營造技藝、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潮陽笛套音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