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烏坎村 | 隸屬:東海街道 |
區劃代碼:441581001210 | 代碼前6位:44158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N |
長途區號:0660 | 郵政編碼:5166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城市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2009年1月,烏坎村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基本介紹:
烏坎村位于陸城南端,南海之濱,是一個漁、農、林工商,副全面發展的沿海村莊。
全村分為七個村民小組,2054戶、總人口11869人,土地面積3.14平方公里,林地1.13平方公里,耕地0.5平方公里,轄區內1000純級碼頭一個和國家二類口岸烏坎港,全長10公里,寬60米的東海大道把烏坎村與城區連在一起來。
烏坎村利用得天獨厚自然環境發展漁業,農業和養殖業,還引資加工廠,解決閑散勞動力生活出路,大部份勞力外出創業,搶穩點珠三角服裝市場,是一個農林牧特付魚俱全小漁村。
烏坎村與崎砂村、紅星村、炎龍村、龍口村、頭肖村、上海村、白箖村、神沖村、深埔村、龍光村、寬塘村、紅光村、長輝社區、金龍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明末清初,柳、張兩姓先祖至立村,后有水業漁民陸續遷入居住。
清乾隆年間,曾設立“廣東省粵海關惠州府烏坎分關”,其駐址設今媽祖宮東側,現稱關部;1949年設烏坎鄉,1952年10月設為第十四區(烏坎區),1956年撤銷軍潭、烏坎2個區,并為炎龍、河東、兩城3個大鄉,1959年因實行人民公社化,調整設為烏坎公社,1972年撤銷烏坎公社,建立金廂公社,1978年設為烏坎生產大隊,1986年改為烏坎農村管理
周邊相關:
烏坎村附近有玄武山旅游區、清云山定光寺、玄武山元山寺、白沙古村、觀音嶺、環山古寺等旅游景點,有陸豐蝦姑、金廂魷魚、烏石芝麻、甲子魚丸、油焗麻魚、獅生甘薯等特產,有汕尾滾地金龍、正字戲、陸豐皮影戲、錢鼓舞、博美飄色、陸豐綠境盆景栽培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