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參城村 | 隸屬:新田鎮 |
區劃代碼:441523103206 | 代碼前6位:44152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N |
長途區號:0660 | 郵政編碼:516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20年8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首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參城村榜上有名(蜜柚)。
基本介紹:
參城村委會基本情況參城村位于新田鎮的西北端,下轄5個自然村,3800多人,經濟來源主要靠農業耕作,全村耕地面積1768畝,是個山多地少的村。村民經濟收入主靠種植水稻、蕃薯和種植經濟林木速生桉為主。參城村是新田鎮創建生態文明村示范點之一。近幾年來參城村的生態文明村建設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努力,全村已逐步營造一個舒適、文明、衛生、優美的生活環境,村中的“臟、亂、差”的現象徹底改變,自然村之間水泥路面全部貫通,村民樓房建設整齊,全村整潔干凈,群眾的建設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力地推動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發展。村內保留有歷史文化遺址“參將府”。
參城村與北山村、新田村、聯新村、新田社區、湖坑村、麻地村、聯安村、激石溪村、屯寨村、橫隴村、田心村、陂坑村、新村村相鄰。
文化旅游:
參將署遺址在新田鎮參城村。明隆慶初年,位于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線交界的烏頓山長期被巨賊馬祖昌等人盤踞,-,無惡不作,當地群眾深惡痛絕,紛紛-朝廷。隆慶六年(1572),朝廷委派
歷史沿革:
相傳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藍姓遷此建村,后郭,楊,葉,丘等姓遷入。
新中國成立后為參城鄉;1958年至1983年為參城大隊;1984年2月撤銷生產大隊設鄉政府,1986年稱參城村委會,1990年改稱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改稱參城村民委員會。
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參城村附近有參將署遺址、螺洞世外梅園旅游區、陸河觀天寺、河田九廳十八井、墩仔寨圍龍屋、南萬紅錐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等旅游景點,有陸河青梅、陸河木瓜、汕尾咸茶、米花糕、水唇柿餅、蔥姜炒蟹等特產,有河田高景、東坑地景、石禾町村天神爺廟會、東坑神農廟廟會、東坑聚云寺廟會、陸河擂茶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