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分界鎮 | 隸屬:羅定市 |
區劃代碼:445381102 | 代碼前6位:44538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W |
長途區號:0766 | 郵政編碼:527300 |
轄區面積:約97.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分界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分界圩地處于羅定市與信宜市交接地帶,原圩中間有一座石拱橋,把圩東西分開,橋東屬羅定、橋西屬信宜,故名。…[詳細] |
三和村 | ~201 | 村莊 | 1958年因蓮花、永豐、梅子三個村合并設置生產大隊,取和諧融洽之意,予之冠名為“三和”。改設村委會時沿用呈批得準,故名。…[詳細] |
石牌村 | ~202 | 村莊 | 明代屬瀧水縣二都。清朝設石牌村,隸屬羅定州二都順仁鄉;清末宣統二年至民國20年(1910年~1931年)隸屬羅定縣第三區分界團朗心堡;民國21至民國3…[詳細] |
分界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分界圩地處于羅定市與信宜市交接地帶,原圩中間有一座石拱橋,把圩東西分開,橋東屬羅定、橋西屬信宜,故名。…[詳細] |
金田村 | ~204 | 村莊 | 1961年6月因區域設置調整,從甘河大隊分出甘田丶甘垌兩村,調整設置為三個生產大隊。在冠名時,因“甘”與“金”方言諧音相近,村民認為“金”的音義比“甘…[詳細] |
金河村 | ~205 | 村莊 | 1961年因區域設置調整,將甘垌、甘田兩村從甘河大隊分出,改建為三個大隊。在冠名時,因“甘”與“金”方言相諧,村民認為“金”的音義比“甘”好,于是將新…[詳細] |
金垌村 | ~206 | 村莊 | 甘垌原屬甘河鄉的一個片村。1961年6月分界鄉從羅鏡公社分岀,設立分界公社;同時將原甘垌村、甘田村從甘河大隊分出,調整設置為三個大隊。因方言“甘”、“…[詳細] |
羅星村 | ~207 | 村莊 | 因村委會駐地為原羅塘大隊源靖垌村。1974年設行政村時仿羅金、羅光取羅字為名首,再取源靖的“靖”字合為村名。后經村民合議,認為“靖”與“星”方言諧音相…[詳細] |
羅光村 | ~208 | 村莊 | 1910-1949年屬笫羅定縣三區分界鄉大塘堡。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5月屬羅定縣笫一區分界鄉;1952年將羅磨山區及大塘地區組合設置羅塘鄉,羅定縣…[詳細] |
羅金村 | ~209 | 村莊 | 1948年前屬信宜縣管轄。1949年劃入羅定縣管轄。1950年5月歸隸羅定縣第一區分界鄉羅塘村;1952年至1958年初隸屬羅鏡區羅塘鄉;1958年2…[詳細] |
地名由來:
鎮政府駐地在分界圩。分界圩處于羅定市與信宜市交接地帶,原圩中間有一座石拱橋,把圩東西分開,橋東屬羅定、橋西屬信宜。故名。
基本介紹:
分界鎮位于羅定市西南部,東經1112°20’,北緯22°25’,距羅城52公里,南邊信宜市,東西北面分別與羅鏡、 都門、扶合、新榕為鄰。全鎮總面積97.6平方公里,轄三和、石牌、分界、金河、金田、金垌、羅星、羅光、羅金9個村民居委員會和分界居委會。全鎮總人口29175人,其中勞動力18000人。該鎮大部分屬云開大山山地,與信宜市交界處有全市最高的山峰龍須頂,海撥1372米;羅定江三級支流分界水穿越鎮壓境,在南部形成狹長的沖積-原。該鎮蘊藏豐富的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可利用水資源發電量可達9000千瓦,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銅、鋅、鐵、錳、石英砂等,尤其是石英砂、銅鉛鋅礦,蘊藏量分別達6000萬噸
榮譽排行:
2023年4月,2022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鎮創建單位名單出爐,分界鎮在列。
2022年1月,廣東省鄉村振興局確定分界鎮為2021年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創建單位。
2022年1月,分界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分界鎮人口數量為1.93萬人,位列羅定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0位。
2020年11月,分界鎮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文化旅游:
金河制藍工場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金河村委會大坪腳坑口坡地。明清時期漚藍制靛工場遺址,現存有漚藍池7個,儲水池1個。漚藍池上層4個,下層3個,石砌灰砂土夯筑,約3.3×3.3米見方
爐下村鐵爐遺址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金田村委會爐下村。1978年發現,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博物館,羅定博物館,佛山博物館曾專門進行過考察。有明清建造土爐一座,筑在山坡坎窩中間,坎窩經過
先經圍村蓮花石刻位于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分界鎮分界村委會先經圍村。唐代石刻,外形近似于當地使用的銅鼓帽,故當地人稱銅鼓石。該石為當地原生,唐代刻石,無銘文。利用露出地面部分經加工雕成覆盤蓮花狀
垠頭坑漚藍制靛工場遺址位于羅定市分界鎮金垌村委石角村,年代為明-民國。類別為古遺址-工業遺址。為第五批羅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靛池本體為界。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
歷史沿革:
晉末至南朝,為龍鄉縣地。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至明萬歷五年(1576年),歸瀧水縣管轄。
明萬歷五年(1577年)至清末,隸羅定州二都。
民國期間(1912年1月1日~1949年9月30日),屬羅定縣第三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屬羅定縣第一區。
1958年,屬羅鏡公社。
1961年6月,從羅鏡公社分出設分界公社。
1983年8月,撤銷分界公社設立分界區。
1986年11月,撤區建立分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