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麥村村 | 隸屬:新龍鎮 |
區劃代碼:440112101218 | 代碼前6位:44011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長途區號:020 | 郵政編碼:5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管轄范圍內有較大型居民區麥村村,以此派生命名。明代麥氏從紫金遷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曾稱“麥約”,后麥氏遷出,馮姓遷入,沿用麥約,后也難繁衍,故又遷出,后演變為“麥村”。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麥村村上榜2021年廣州粵菜師傅名村。
基本介紹:
麥村地理位置在九龍鎮南面, 山地較多, 屬山區村。全村有土地面積約4600畝,水田960畝,旱地105畝,山地3600畝。常住人口213戶998人,勞動力520人,有11個經濟合作社分布在1.5平方公里內。全村無工業基地,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養殖家禽為主。2006年人均收入為4100元,村級集體年收入3.5萬元,能勉強維持村務開支。新一屆“兩委”班子團結,富有戰斗力,對發展村的經濟生產充滿信心。村民遵紀守法,和睦相處,民風純樸,社會治安良好,上級下達的各種工作任務能圓滿完成。
麥村村與金坑村、大坦村、均和村、九樓村、福洞村、逕頭村、福山村、鎮龍村、洋田村、新田村、鎮龍社區、中泰天境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1964年,九樓、大坦、麥村3村組成大坦大隊,歸中新公社。
1976年,中新公社分出成立鎮龍公社,大坦大隊歸鎮龍公社。
1984年公社改區(公所),大坦、麥村2村組成大坦鄉,鄉府設在大坦船江。
1986年末撤區建鎮,麥村、大坦各自成立行政村管委會(期間麥村曾一度用麥約村名)。
1989年改為麥村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隨鎮龍鎮并入增城市中新鎮。
2005年8月,隨鎮龍片改屬蘿崗區九龍鎮管轄。
2015年9月屬
周邊相關:
麥村村附近有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南海神廟、辛亥革命紀念館、廣州丹水坑風景區、香雪公園、華峰寺等旅游景點,有蘿崗糯米糍、蘿崗甜橙、蘿崗楊梅、黃埔宴、廣式燒臘、羅崗話梅等特產,有波羅誕、蘿崗香雪的故事傳說、金花娘娘的傳說、玉巖誕、從化水族舞、舞春牛等民俗文化。
區劃:廣東省·廣州市·經濟開發區(黃埔區)·新龍鎮·麥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