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長沙村 | 隸屬:長沙鎮 |
區劃代碼:441402103201 | 代碼前6位:44140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M |
長途區號:0753 | 郵政編碼:5140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因該村位于梅江河東岸,約有一公里沙壩(江屋橋至黃洞橋),故稱長沙壩,后稱長沙村。
基本介紹:
梅州市梅江區長沙鎮長沙村位于地處長沙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于長沙圩鎮,距離梅州城區約10公里,206國道、廣梅汕鐵路從要村內通過。2001年9月由原先的長沙村、黃洞村、黃泗村、井頭村合并成。分布在梅江河東西兩岸。長沙村現共有19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610戶,人口2223人;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0畝。村年平均氣溫為18℃---26℃,年降雨量約為1000多毫升,氣候特征呈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蔬菜,村特色經濟收入有生豬、蛋雞、魚類養殖以及水果、大棚蔬菜等。2009年,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9.25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4955元。近年來,長沙村發展
歷史沿革:
長沙村和井頭村清代屬羅衣堡。
民國20年(1931年)屬第八區,民國30年屬第二區羅衣鄉。
建國初期屬梅南區,1956年從梅南分出,成立羅衣鄉,屬羅衣鄉。
1958年公社化時稱為長沙大隊和井頭大隊,同年羅衣鄉并入梅南人民公社,屬梅南人民公社。
1961年從長沙人民公社從梅南公社分出,屬長沙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長沙鄉和井頭鄉,屬長沙區。
1987年改為村委會,屬長沙鎮。
1989年改為長沙管理區和井頭管理區
周邊相關:
長沙村附近有中國客家博物館、梅州客天下、梅州千佛塔、櫻花谷愛麗絲莊園、大觀天下景區、黃遵憲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有梅州金柚、梅江區清涼山茶、娘酒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燜鵝、香炸南乳肉等特產,有梅江五句板、客家山歌劇(梅州)、鐃鈸花、客家鹽焗雞制作技藝、席獅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