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水車鎮 | 隸屬:梅縣區 |
區劃代碼:441421109 | 代碼前6位:441421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M |
長途區號:0753 | 郵政編碼:514000 |
轄區面積:約1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02萬人 |
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圩鎮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圩鎮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石嶺村 | ~200 | 村莊 | 因此地石山嶺多,故名。明朝屬程鄉縣萬安都;清朝屬嘉應州大小立堡;1931年屬梅縣第七區;1941年屬梅縣第二區;1950年屬梅縣梅南區;1952年起劃…[詳細] |
茶山村 | ~200 | 村莊 | 茶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坑尾村 | ~201 | 村莊 | 因為在舊時村分為內坑、外坑,由于地處邊遠山區,處于山坑深處,即村的尾部,故名![詳細] |
小桑村 | ~202 | 村莊 | 舊時因村中村民大多數家中種有大量桑樹,以養蠶為主要經濟來源,故名![詳細] |
新湖村 | ~203 | 村莊 | 因為該村原與雙湖共村,后來村建制改革從雙湖村中分出,有新分出來之意,故名。…[詳細] |
雙湖村 | ~204 | 村莊 | 舊時因當地湖較多,原是湖上、湖下,后并稱為雙湖村。…[詳細] |
淮洞村 | ~205 | 村莊 | 傳說,舊時村口有一大石,形狀像一個懷孕的女人,所以取名一個懷(梅縣話“淮”與“懷”同音)字,村的形狀是村口小,里面比較寬,像是一個山洞一樣,故名![詳細] |
寨下村 | ~206 | 村莊 | 因為古時當地的村民到江河對岸耕作種田,而江河的岸邊有湖溪灘,后群眾就把這里叫湖溪口。村莊周圍有洋古、奇山、園漂、食水井觀無湖、天橋等。后來外出鄉賢楊光…[詳細] |
水車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為該村之前灌溉靠人力挑水,后來請木匠在大橫口建了一個木制水車用來灌溉,水車村由此得名![詳細] |
安美村 | ~208 | 村莊 | 該村原是與安和共一個大隊的,在1980年以前叫安和尾村,八十年代初分開大隊時,因該村是山清水秀很美的地方,所以改稱安美村。…[詳細] |
安和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因這里曾經有一個較中心的小山崗,人口比較集中,且長期大家都和睦相處,賀與和諧音,故名![詳細] |
白沙村 | ~210 | 村莊 | 該村開基祖鄒姓,當時他來到村口看到該地是荒蕪人煙,且在村口只是看到一大片都是雪白的沙,故名![詳細] |
鵝峰村 | ~211 | 村莊 | 舊時,上村廖姓屋背有座山,地名為大面嶺,形狀像飛鵝過江,故稱為“鵝公”。下村的下老屋(即現在韭菜塘)對面,有座山像金鵝孵卵,故稱為“鵝母”,塘尾鐘姓有…[詳細] |
小立村 | ~212 | 村莊 | 因為該族幾百年的族訓,祖輩曾在本族中要求后裔們要具有興客家的追宗數典、繼承先輩愛家愛國、傳承客家精神、弘揚祖國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叮囑裔孫們從小就要立…[詳細] |
燈塔村 | ~215 | 村莊 | 意即起帶頭和指引的意義,故名。1987年稱燈塔管理區,1999年稱燈塔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先鋒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因為在新中國前,該村原名為大立合水田文章村,1965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后。因(內村)生產積極,一直被政府評為“先鋒”村,后來把文章村改名為先鋒村![詳細] |
泮坑村 | ~217 | 村莊 | 因為古時該村一帶原為汪洋地帶,后來由于經過泥沙沖積而形成陸地,由于地勢不平,多為坑洼地,故得名半坑,后來有個風水先生為使村名儒雅,則建議將“半”改為“…[詳細] |
水聲村 | ~218 | 村莊 | 因該村地勢東部平坦,西面山高林密,有小溪經流村內,原稱水源坑。又因水源頭處有小瀑布,水聲淙淙,后改稱水聲村![詳細] |
梧塘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因舊時該村是一個小山崗,山崗上有梧桐樹,當時就取名為梧桐村,后來又因梧桐樹會枯老,山崗下面又有一個祠堂和一口大水塘,故改稱梧塘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水車鎮因境內地下水資源充足,河溪密布,早在北宋時就以筒式水車灌溉農田,故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水車鎮人口數量為1.02萬人,位列梅縣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6位。
2021年1月,水車鎮被授予2020年度廣東省衛生城鎮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水車鎮位于梅縣南部,鎮政府設在水車圩鎮,距梅城30公里。東南與徑義和豐順縣建橋、豐良為鄰,西南與畬江相連,東北與梅南交界,西北與荷泗和興寧市徑南、新圩接壤,是邊遠的革命老區。梅江河自西南向東北穿流,將地域分成東西兩部分,206國道、廣梅汕鐵路、梅揭汕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交通條件極為便利。清代河東片稱龍文堡,河西片稱大小立堡,民國20年(1931年)為第七區所屬,民國30年(1941年)為第二區大立鄉和龍文的一部分。1950年屬梅南區,1952年大立鄉劃歸荷泗大區,1956年從荷泗分出成立水車鄉,1958年屬梅南人民公社,1959年6月從梅南分出,建立水車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設區,1987年改
文化旅游:
被譽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茶山村位于梅縣區水車鎮西面,距梅州城區30公里。村內原有一棵古油茶樹,故而得名“茶山村”。村落肇始于明代初期,逐漸興盛,清末達到鼎盛。村中現存34座傳統民居,其中紹
黃琪翔故居坐落在梅縣水車鎮先鋒村,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黃琪翔將軍的故居。這是一棟建于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中西結合,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儀園”。黃琪翔
茶山紹德堂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燈塔村。紹德堂是迄今村中保存歷史最久的建筑,建于明代,歇山式,是茶山村黃氏祠堂。紹德堂祠堂正立面。正面屋脊為內弧線的大坡面與舉架明顯高于后立面的構架,使堂屋氣
茶山資政第位于梅縣區水車鎮茶山村,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茶山資政第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茶山村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年代為清,屬于古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茶山村大夫第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茶山村暢云樓位于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年代為清,屬于古建筑。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茶山村暢云樓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代,屬新化縣永寧七都。
清代,屬新化縣永靖團。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新化縣錫田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新化縣永靖鄉。
1949年10月,屬第五區。
1950年,屬第是一區水車、道泉、煙竹、鄢家、東溪、錫溪、大灣、白水8鄉。
1952年,劃歸邵陽專區隆回縣,屬隆回縣第六區。
1953年6月,劃歸新化縣第十九區。
1956年,屬水車辦事處水車、錫溪2鄉。
1958年,設水車公社。
1961年,水車
鐘若潮(1911―1944),華僑,原名計廷,又名李中。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水車鎮人。1926年赴暹羅(泰國)謀生。1936年加入暹羅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38年10月返國,參加東江抗日斗爭。同年底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