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豐鎮 | 隸屬:饒平縣 |
區劃代碼:445122104 | 代碼前6位:44512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U |
長途區號:0768 | 郵政編碼:521000 |
轄區面積:約6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79萬人 |
人口密度:約7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6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豐聯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取攜手共建豐富多彩的生活之意,故名。1951年稱豐聯鄉,1958年稱豐聯大隊,屬上饒公社;1962年稱豐聯大隊,屬新豐公社;1986年稱豐聯居委會,…[詳細] |
新光社區 | ~002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居委會取在黨的光輝照耀下,人民將過上新的美好生活,故名。…[詳細] |
汕水社區 | ~003 | 村莊 | 因該居委會取汕腰與大水壩中的各一字組合而成,故名。…[詳細] |
新山村 | ~200 | 村莊 | 1975年稱山場林場,1983年稱新山鄉,1986年稱新山村委會,1990稱新山管理區,1999年設立新山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溁東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委會設立在溁東村,名稱源自黃崗河上游河段溁溪橫穿謝姓居住地,分成兩村,本村位于東面,故名。…[詳細] |
溁西村 | ~202 | 村莊 | 因該村委會設立在溁西村,名稱源自黃崗河上游河段溁溪橫穿謝姓居住地分成兩村,本村位于西面,故名。…[詳細] |
上葵村 | ~203 | 村莊 | 1951年稱上葵鄉,1958年稱上葵大隊,1983年稱上葵鄉,1986年設上葵村委會,1990年稱上葵管理區,1999年設立上葵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新葵村 | ~204 | 村莊 | 1951年屬上葵鄉;1958年設上葵大隊,屬新豐公社;1974年上葵大隊劃分出新葵大隊;1983年稱新葵鄉;1986年設新葵村委會,屬新豐鎮;1990…[詳細] |
下葵村 | ~205 | 村莊 | 1951年設下葵鄉;1958年設下葵大隊,屬新豐公社;1962年設立溪西上壩、下壩、寬陽田和烏石樓五個大隊;1963年復合為下葵大隊,屬新豐公社;19…[詳細] |
大光村 | ~206 | 村莊 | 1951年屬新埔鄉,1958年設大光大隊,1983年稱大光鄉,1986年設大光村委會,1990年設大光管理區,1999年設立大光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揚康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因該村委會設立在揚康村,當時多坑洞,泉流不斷,多湖洋水田而得名洋坑;清乾隆年間,村人有任陽山縣令者嫌名不美,改為揚康,故名。…[詳細] |
洞泉村 | ~208 | 村莊 | 1951年設洞泉鄉,屬三饒區;1961年設洞泉大隊,屬新豐公社;1983年設洞泉鄉,屬新豐區;1986年設洞泉村委會,屬新豐鎮;1990年設洞泉管理區…[詳細] |
三中村 | ~209 | 村莊 | 1951年稱三中鄉,1958年稱三中大隊,1983年稱三中鄉,1986年設三中村委會,1990年稱三中管理區,1999年設立三中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中聯村 | ~210 | 村莊 | 1951年設三中鄉,屬饒平縣第二區;1958年設三中大隊,屬上饒公社;1962年設三中大隊,屬新豐公社;1983年設三中鄉,屬新豐區;1986年設三中…[詳細] |
新康村 | ~211 | 村莊 | 1951年設錫坑鄉,屬饒平縣第二區;1958年設錫坑大隊,屬上饒公社;1962年設錫坑大隊,屬新豐公社;1980年從錫坑拆出,成立新康大隊,屬新豐公社…[詳細] |
錫康村 | ~212 | 村莊 | 1951年稱錫康鄉,1958年稱錫康大隊,1983年稱錫康鄉,1986年設錫康村委會,1990年稱錫康管理區,1999年設立錫康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泮洋村 | ~213 | 村莊 | 1951年設錫坑鄉,屬饒平縣第二區;1958年設錫坑大隊,屬上饒公社;1962年設錫坑大隊,屬新豐公社;1980年從錫坑拆出,成立泮洋大隊,屬新豐公社…[詳細] |
仙坑場村 | ~214 | 村莊 | 仙坑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坪缺場村 | ~215 | 村莊 | 坪缺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鎮以駐地名。原南北各有一居民點。南叫慶豐樓,北名榮豐樓。后中間形成集市。取兩村之“豐”字,命名新豐圩。
基本介紹:
新豐鎮位于饒平縣北部山區,地勢以丘陵地為主,全鎮共有行政村10個、場2個,總面積61.5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5259人。新豐鎮是日用陶瓷生產專業鎮,瓷業起源于南宋時期,豐富的瓷土資源、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精湛的制作工藝,使新豐瓷業名聞遐邇;也是粵東陶瓷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在饒平陶瓷界中規模最大、設 備最先進、產量最高、創外匯最多。目前,全鎮有白體瓷廠,彩瓷廠、花紙廠、印刷包裝廠等各種類型瓷廠148家,較集中地分布在鎮宮埔工業區,埔尾工業區和坑子溝新工業區。全鎮從事瓷業員工約12000多人。全鎮瓷業現已完成杯、碟類白體瓷生產配套,能獨立完成生產、加工、包裝,具備集團生產能力。產品有盤、碟、匙、杯、碗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新豐鎮人口數量為4.79萬人,位列饒平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11年7月,新豐鎮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
文化旅游:
余登仁烈士故居位于饒平縣新豐鎮洞泉村陂墩自然村,名為“德風堂”,始建于清代,座西向東,二進,里面一廳四房間,兩旁為走廊,左右各開小門,堂外兩旁附有平房12間,水井一口。面積約四百平方米。余登
和慶樓位于新豐鎮溁東村, 始建于清順治年間, 座西向東, 建筑面積約625㎡, 二進圍屋, 前平房, 后二層半通廊式樓房 ,環環相繞, 全樓共20開間, 各開間有獨立樓梯登樓,窗欞通雕精巧,
五全樓位于饒平縣新豐鎮溁西村,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坐西北向東南,呈圓形,直徑58.6米,占地總面積約3846平方米。二進圍屋,前平房,后三層樓房,中心處辟有內埕,樓門正對面為祖祠,
謝氏宗祠位于饒平縣新豐鎮溁東村,座北朝南。始建于明正統乙丑年(1445),清康熙癸酉年(1673)、清雍正癸卯年(1772),民國壬戍年(1922),共和甲申年(2004)重修。 駟馬拖車格
晉榮樓位于饒平縣新豐鎮三中村,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1958、1979、1998年三次修繕,2011年全面修復。坐西北向東南,呈圓形,直徑42.6米,面積約1425平方米。二進圍屋,前
歷史沿革:
1958年,設置新豐公社。
1983年,改新豐區。
1986年,設新豐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