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滿堂村 | 隸屬:隘子鎮 |
區劃代碼:440222106203 | 代碼前6位:44022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F |
長途區號:0751 | 郵政編碼:512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榮譽排行:
2024年4月,{城市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名單。
2024年1月,滿堂村被確定為2023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滿堂村榜上有名(香菇)。
2019年9月,滿堂村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2018年11月,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滿堂村2018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基本介紹:
滿堂村位于隘子鎮西南部,全村人口約1575人。
滿堂村堅持生態發展思路,形成了以香菇、宰相粉、林芝等為主的生態綠色產業,先已發展香菇種植100多畝,宰相粉加工廠20多家,林芝種植300多畝,2017年農民人均收入14482多元。
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圍繞生態農業,實施開發路、橋、水綜合配套設施建設,硬化村道2.1公里,新秀橋梁1座,生態河堤2300多米,修建污水處理池2個。民居以地方民俗特殊為主體,全面實施舊房改造和新建,呈現出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
生態環境建設,以保護水土流失、村道綠化美化為主,完成路邊栽種3000多株,林地造林1700畝,庭院綠化200多戶,并建立了環境衛生保潔長效責任制
文化旅游:
滿堂圍位于廣東省始興縣隘子鎮西南3公里處,是客家圍樓民居建筑,中國五大民間傳統建筑形式之一。滿堂圍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豐十年(1860年)建成,歷時28年,為當地富豪乾榮所建
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滿堂鄉;1958年滿堂、石井等五村合并為五一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為五一大隊革命委員會;1978年為滿堂大隊;1983年滿堂、石井、坳圍合并為石堂鄉(滿井鄉);1984年石井分出后,改稱滿堂鄉;1987年改稱滿堂管理區;1998年撤區建村,改稱滿堂村村民委員至今。
周邊相關:
滿堂村附近有滿堂客家大圍、滿堂客家大圍、銅鐘寨、車八嶺自然保護區、貴廬(張發奎故居)、石下古村等旅游景點,有始興石斛、頓崗馬蹄、燎原蠶繭、沈所南山姜、始興香菇、北江香菇等特產,有始興龜蚌舞、新豐舞紙馬、樂昌青蛙獅、乳源瑤族刺繡、新豐張田餅印等民俗文化。